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黠戛斯汗國(葉尼塞文:𐰴𐰃𐰼𐰏𐰃𐰕:𐰅𐰠[來源請求] k̂yr̈g̈yz yl̈→K̂îrĝîz Ёl;圖瓦語:Кыргыс Эл,羅馬化:K̂ırĝıs Äl;吉爾吉斯語:ۇلۇۇ قىرعىز دۅۅلۅتۉ,羅馬化:Uluu K̂ırĝız Döölötü 大柯爾克孜達烏萊),又譯紇扢斯,《遼史》稱「轄戛斯國王府」[2],蒙古人稱之為「乞兒吉思」,俄稱「葉尼塞吉爾吉斯汗國」,是今被稱為「吉爾吉斯人」的民族在9世紀建立的汗國,前身為堅昆,是烏裕爾柯爾克孜、哈卡斯人和天山山脈柯爾克孜族的祖先。在13世紀被蒙古帝國征服,一說在925年終結[3]。在6世紀時他們已生活在南西伯利亞,在840年他們摧毀了漠北回鶻汗國南下建國,被視為蒙古高原的新共主。但因追擊回鶻殘眾反遭回鶻殘眾發起反攻,所以就迫離開蒙古高原,北歸葉尼塞河故土。直至13世紀被蒙古滅亡。
「黠戛斯」一詞的葉尼塞文拼寫(𐰴𐰃𐰼𐰏𐰃𐰕)非常奇特,使用了兩個陰性輔音r̈和g̈,可能源自後人的誤植。由於突厥文碑銘中記載了名稱「𐰶𐰃𐰺𐰴𐰕或𐰴𐰃𐰺𐰴𐰕」(k̂(ᶭ)yr̂ĝz→K̂(ᶭ)îrĝîz,該突厥碑不來自黠戛斯所在的葉尼塞地區),今天其後人語言中該詞的讀音亦為K̂ırĝız(天山山脈柯爾克孜族)或K̂ırĝıs(烏裕爾河柯爾克孜),均使用陽性(後)元音及陽性(小舌)輔音,故該疑似黠戛斯文也應理解作K̂îrĝîz(K̂ırĝız)而非K̂irg̈iz(K̂irgiz)或K̂îrg̈iz(K̂ırgiz)。黠戛斯文(突厥文)是向全音素文字發展中的輔音音素文字,其「元音」常常無法表達陰陽,故即便忠實原文也無法判斷第一個「𐰃」的音位。
葉尼塞吉爾吉斯人又被中國史書稱為「結骨」、「堅昆」,最早的記錄是在唐朝時期寫的。在此期間,吉爾吉斯人沒有保存可靠的書面記錄。其前身堅昆,原附屬於匈奴[4]。
公元前50年,匈奴首領郅支單于擊敗了中國北方的丁零人。他還征服了位於鄂爾多斯以西7,000里(4,000公里)的堅昆。從560年代到700年代,他們是突厥汗國的屬民[5],他們的首領巴爾斯別克是毗伽可汗的的姐夫,默啜可汗在710年擊敗巴爾斯別克後他的兒子統治了黠戛斯人[6]。突厥人垮台之後,他們屈服於回紇[7],回紇的葛勒可汗殺死了他們的可汗,並任命了一個新的首領毗伽頓頡斤。按《蒙古秘史》和波斯文《史集》記載,他們的可汗稱為亦納勒(īnāl)[1][2]。
汗國的首都初置在斡耳朵八里,970年後遷回南西伯利亞城市凱米克特,位於哈卡斯共和國,
唐太宗在位期間第一次有中原人出使黠戛斯[8],在632年他接待了黠戛斯的使者失缽屈阿棧,後來被任命為燕然都護府內堅昆都督府的指揮官。
傳說黠戛斯人是漢朝李廣的孫子李陵的後裔。前99年,李陵被匈奴俘虜,因此叛逃匈奴,受封為右校王,五鳳二年(前56年),繼任右校王的李陵之子擁立烏籍單于,後被呼韓邪單于打敗[9][10],其後裔混入黠戛斯之中,所以李唐皇室曾認為黠戛斯統治者阿熱氏與他們同宗,即同為漢族李氏之後[11]。當阿熱氏入侵回紇汗國並殺死他們的㕎馺特勒時,這種關係緩解了緊張,黠戛斯大使註吾合素將這一消息帶到了長安。
841年,葉尼塞吉爾吉斯的一位使者來到唐武宗皇帝那裡。皇帝非常熱情地接待了他,將他置於渤海國大使之上。皇帝還命令鴻臚寺的大臣和官員採訪大使。860-874年,葉尼塞吉爾吉斯三次向唐派使。在那之後,歷史學家沒有記錄,隨後,汗國分裂成幾個公國。
他們雖然成立了汗國,但並未佔領蒙古高原,因此他們沒有受到遼朝的入侵。按《遼史》說法,他們曾向契丹人進貢,被列為屬國,保持友好往來[2]。他們也與後來的西遼有衝突,他們在1208年投降了朮赤,蒙古人在那裡成立了益蘭州和謙謙州。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