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克思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魏克思(英語:Joseph Wilkerson,1913年9月15日—2001年6月11日),美國外科醫生,長期與妻子魏愛倫一同在臺灣彰化基督教醫院服務,第八屆醫療奉獻獎得主。

快速預覽 魏克思 Joseph Wilkerson, 性別 ...
魏克思
Joseph Wilkerson
性別
出生1913年9月15日[1]
 美國北卡羅萊納州德罕郡
逝世2001年6月11日(2001歲—06—11)(87歲)
 美國北卡羅萊納州德罕郡
國籍 美國
職業外科醫生
信仰基督教
配偶魏愛倫
獎項醫療奉獻獎(1998年)
學歷
  • 馬里維爾學院
    維吉尼亞州立大學
關閉

生平

早年生活

魏克思(Joseph Wilkerson),1913年生於北卡羅來納州德罕郡。少年時曾立志當牧師,後來自覺木訥寡言,無法在眾人面前證道。於田納西州馬里維爾學院化學系畢業後,為醫療宣教,考入弗吉尼亞州立大學醫學院。在美國接受住院醫師訓練之際,適值日軍偷襲珍珠港,便奉召入伍,在水陸兩棲部隊擔任中尉軍醫官。[2]

退伍還鄉後,為了實現到中國當宣教醫師的任務,在1947年和未婚妻魏愛倫先到耶魯大學學習中文,1948年結婚[3]。後一起到浙江嘉興基督教醫院行醫,不久國共內戰,魏克思獨留嘉興,妻子前往上海待產[2]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他被因當成美國間諜而監禁九個月[3]。1951年抵達香港,後以擔任香港總督夫人隨船醫生的身分,搭船到加州與分離兩年的妻女重逢[2]

到達臺灣

Thumb
魏克思使用的骨科矯正儀器。

魏克思仍一心要到東方行醫,在美受過外科專科醫師訓練後,1953年抵達臺灣。先後至屏東、嘉義基督教醫院及台北馬偕醫院服務。隔年在蘭大弼邀請下,擔任彰化基督教醫院任外科主任,並兼任醫務副院長[2]。彰化基督教醫院醫療品質部督導黃峰美回憶,魏克思當年不僅是外科權威,也從美國帶來美國手術室護理學會的手術全期護理,從他那邊學到以病人為中心的完整性考慮[4]。彰基外科部主任陳守棟表示,戰後初期,中臺灣小兒麻痺痲瘋結核病橫行,魏老師以最專精的外科矯正手術,讓原本跛腳及佝僂的病患,不必終生在地上爬行,而原只能藉臀部移位、一拐一拐移動的病患,可直立前行[2]。在彰基服務廿七年間,他特別關懷痲瘋病人和小兒麻痺症、結核等患者,利用他外科矯正醫療手術,矯正他們身體上殘缺和畸型[3]。在彰化市大埔路開設瑪莉諾聖母診所的黎安德,也會將病患轉介而來[5]

根據彰化基督教醫院總幹事陳美玲所說,魏克思利用休假到美國各大醫院深造,有兩年的胸腔外科訓練及一年半的泌尿科專門訓練,為台灣中部病人提供先進的胸腔外科、泌尿外科、骨科和整型外科的服務[3]。魏克思也會自行動手製作一些器械和用品,如整修外國捐助的二手麻醉機、小兒麻痺患者用的支架、鐵鞋,製作醫院教材[2]。彰基外科部主任陳守棟表示,魏醫師開刀病歷不管是解剖層次、開刀過程,都寫得非常詳細[6]

魏克思在彰基訂下了醫護人員為病人上麻醉、手術前,要先為病人禱告的傳統[2]。魏克思妻子魏愛倫則在彰基擔任護理部主任,亦出任彰基護校主任,培養近百名彰基的護理幹部[2]

魏克思把教會發給他的零用金用於貧病者身上,若有病患無錢支付醫療費,他就代墊。此外他也設立了貧苦病患醫療基金,接濟貧苦[2]。他還固定每週一次到埔里基督教醫院協助該院外科部門,並且幫助較落後山區、原住民的醫療,也時常關懷台南北門的烏腳病病人、以及屏東、台東等基督教醫院有需要的病人[3]。1977年,魏克思三子車禍身亡時,魏克思夫妻籌不出返美旅費,最後才在大家湊錢資助下,返美料理喪事[2]

返回美國

1980年7月1日,魏克思與蘭大弼兩人同時榮譽退休。魏克思退休後仍到處投入醫療義工行,在巴基斯坦醫療服務時發現罹患攝護腺癌,回美國接受治療。[3]

1998年魏克思得第八屆醫療奉獻獎時,由彰基院長黃昭聲力邀魏克思夫婦回臺灣領獎[2]。彰基醫師們在同年4月19日舉行三天的畫作義賣活動,為事前不知情的魏克思夫妻募款,以改善他們退休後拮据的生活[7]。2000年,黃昭聲指派陳守棟醫師、及院史文物館陳美玲館長到住北卡羅萊那州養老院,去關心魏醫師夫婦狀況[3]

魏克思於2001年6月11日去世後,彰基在8月19日舉行追思會,魏克思二十多年看診的椅子放在禮堂中間。[6]

參考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