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關帝廟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此廟原名「關帝廳」[1][2][3],依光緒二十年(1894年)纂輯的《鳳山縣采訪冊》載創建年代不可考[1][3][4]。廟方重修磚契記載:「武夷王盤古地基一所,坐落大竹里,東至甲乙木,南至……元世祖三十年癸巳四月重修」[1]。但大竹里是清治時期才設立的行政區劃,因此元朝時重修被認為不可靠[1][3]。
咸豐九年(1859年)由曾元福修繕[1][3],有其奉獻的石香爐[3][5]、和重修武廟碑記[3]。同治三年(1864年)曾元福再次修建,親撰三副柱聯[3]。光緒十七年(1891年),舉人盧德祥重修[1][3]。
昭和十五年(1940年),日本政府以「農事實行組合」名義強徵廟產,戰後由地方仕紳二十二人爭回,改名「五塊厝武廟」[3]。曾由佛教僧侶管理寺廟[6]。1967年11月由高雄人朱加榮任主持時,有扶鸞信仰活動[7]。
1972年春,信徒大會中提案通過組織重建委員會,由吳憨邀唐榮鐵工廠總經理唐傳宗擔任重建主委,總幹事黃朝意籌資募款,獲許浩然、蕭百宗、潘孝銳等仕紳、地方企業捐款。1974年端午節鳩工重建,耗資三千餘萬。歷四年半完竣。[3]
重修時,原先清朝的六根廟柱拆除,作為廣場前茄苳樹的樹屋之用[8]。1980年重建完竣羅天大醮,何應欽賜「高雄關帝廟」匾額,遂以為廟名[3]。約1990年,設月老亭[9]。2002年,設財神殿[3]。
正殿後排中供奉關聖帝君坐像高達18尺,左右陪祀的關平太子、周倉將軍立姿同高18尺[2][3];中排同樣供奉關聖帝君、關平、周倉;前排同祀文昌帝君、倉頡先師、魁斗星君[2]。
除祭祀武財神關公外,一樓財神殿供奉五路財神和福祿壽三吉神,以正月初五舉行迎財神、農曆三月十五日為財神聖誕[10]。
廟主委唐傳宗為吸引香客,吩咐彫刻師傅著羅馬武士塑膠玩具刻出兩尊石像,擺於廟前作門衛[3][11]。1979年,何應欽首次參觀時,乍見它們也不禁發出疑問與驚奇[11]。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