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臺灣建築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高而潘1928年出生於臺北大稻埕的望族家庭,其祖父高地龍是高源發布莊的創設者[1],1951年畢業於台南工學院建築系,畢業後留校擔任助教期間大量閱讀校內圖書,吸收當時融合東西方的建築思潮[2]。高而潘任職基泰工程司期間在主持建築師關頌聲的支持下,1960年至日本參加東京世界設計會議,並於佐藤武夫事務所和前川國男建築師事務所學習四個月[3]。1965年起執教於淡江大學及中國文化大學建築系,隔年成立高而潘建築師事務所,1999年獲選中華民國建築學會第1屆會士[4]。高而潘將其執業生涯的8000餘幅建築圖說全數捐贈給國立台灣博物館自2007年起開始推動的「二次戰後台灣經典建築設計圖說徵集數位化計畫」,2022年11月14日去世[5]。
高而潘認為一個建築作品「建築師完成70%,30%就留給藝術家。」胡適墓園、新淡水高爾夫球場俱樂部、月裡山莊、台北市立美術館和華視大樓等為其代表作。新淡水高爾夫球場俱樂部是其個人事務所開業後第一個重要作品,最大的特色在於反曲弧形大屋頂,靈感來源於奈良東大寺的紅色屋頂。1983年參加臺北市立美術館的競圖時,高而潘提出以中空的管子組成格狀,形構出四方幾何、同時留有中庭的設計圖,並採用當時只運用在橋梁設計上的預力結構技術。[3]
高而潘1980及1984年獲台北市政府優良設計獎、1993年以冬山河親水公園獲第15屆建築師雜誌國際合作優良設計獎、1996年獲頒內政部營建署第2屆中華民國傑出建築師獎[6],2022年去世後文化部長李永得代表頒贈總統褒揚令[7]。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