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爾-彼得斯投影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高尔-彼得斯投影

高爾-彼得斯投影是一種被特別設計成面積相等的地圖投影,屬於圓柱等積投影,以詹姆斯·高爾英語James Gall亞諾·彼得斯英語Arno Peters的名字命名。

Thumb
使用高爾-彼得斯投影的世界地圖

高爾-彼得斯投影,作為20世紀末關於地圖設計是否受到意識形態影響的爭論焦點,遭到了猛烈抨擊。現在仍能在一些地方看到使用這種投影的地圖。


描述

變換方程

高爾-彼得斯投影的變換方程:

λ表示從子午線出發的經度,φ表示緯度,R是投影使用的理想地球半徑。

討論

起源和命名

高爾-彼得斯投影在1855年被牧師高爾·詹姆斯首次描述。在英國科學協會的格拉斯哥會議上,它連同其他兩種地圖投影一併被公布。高爾將之命名為「正確投影」(與正投影無關),並且在1885年於「蘇格蘭地理雜誌」上正式發表。[1] 「高爾-彼得斯投影」這個名稱似乎是1986年亞瑟·H羅賓遜在美國製圖協會的一本小冊子中提出的。[2]。在1973年以前,它總是被稱為「高爾正確投影」。大多數彼得斯的支持者稱之為「彼得斯投影」。爭議期間,這兩種用法都會被使用以表明製圖者的立場。近年來「高爾-彼得斯投影」似乎已被廣為接受。

彼得斯世界地圖

Thumb
彼得斯地圖的左右邊緣位於白令海峽,
因此整個俄羅斯都位於地圖右側
  經過格林威治的大圓
  經過白令海峽的大圓。它同時經過佛羅倫斯,參見佛羅倫斯子午線

爭議

參考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