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東川王(209年—248年),高句麗第11任君王,歷史或稱為東壤王,名憂位居,幼名郊彘,《三國志》稱其名為位宮,227年-248年在位。
《三國志·魏書》中記載,東川王為太祖王的曾孫。『其曾祖名宮,生能開目視,其國人惡之,及長大,果凶虐,數寇鈔,國見殘破。今王生墮地,亦能開目視人。句麗呼相似為位,似其祖,故名之為位宮。位宮有力勇,便鞍馬,善獵射。景初二年,太尉司馬宣王率眾討公孫淵,宮遣主簿大加將數千人助軍。正始三年,宮寇西安平,其五年,為幽州刺吏毌丘儉所破。語在儉傳。』
東漢滅亡後,遼東地區被軍閥公孫度家族控制。234年,曹魏遣使高句麗和親,高句麗與曹魏聯盟攻打遼東郡。236年,斬東吳使臣胡衛,傳其首於曹魏幽州。
景初二年(238年),曹魏太尉司馬懿討公孫淵,東川王遣主簿大加將兵助討,曹魏滅公孫淵後設高句麗、高顯、遼陽、望平四縣於玄菟郡。[1]曹魏攻下遼東後,高句麗終止了與曹魏的合作並發兵襲擊了遼東西部。
正始五年(244年),毌丘儉帶步騎兵萬人出玄菟討伐高句麗,先後在沸流水、梁口兩度大敗高句麗東川王,將號稱有二萬人的高句麗軍誅滅一萬八千餘人,東川王偕同妻子及千餘騎逃竄往東沃沮(又稱南沃沮)。毌丘儉又屠殺丸都內官員數千人,之後退兵。不久又再次進攻,東川王逃到買溝,隨後,毌丘儉自在丸都一帶坐鎮,毌丘儉又派玄菟太守王頎追擊到沃沮,另一路由樂浪太守劉茂、帶方太守弓遵攻打曾依附於高句麗的不耐等濊貊種落。王頎的軍隊追至竹嶺,再度大破東川王餘部。隨後,魏軍殺至沃沮境內,將協助高句麗的邑落一併攻破,斬殺三千餘人。東川王再逃入北沃沮境內,魏軍進一步追討。但高句麗王終於在部下的忠誠保衛下擊殺一小隊魏軍而得以隱匿。王頎軍主力則進一步向東北行,一直抵達北沃沮與肅慎的邊境地帶。而劉茂、弓遵也成功擊潰了濊貊各邑,逼迫不耐濊侯舉邑降。整個征剿行動至公元245年初基本結束,最終毌丘儉等刻石紀功並於245年5月回師凱旋。 [2][3]
267年,高句麗重建了舊丸都城(公孫康破之70年後),並開始襲擊遼東,樂浪和玄菟。隨著高句麗對遼東半島的挺進,313年,高句麗美川王侵略原漢四郡的最後一郡——樂浪郡。高句麗在朝鮮半島北部處於強勢。[4]朝鮮半島從此進入高句麗,百濟和新羅三足鼎立的時代。
高句麗的對外擴張幾次招致亡國。342年,前燕慕容皝侵入高句麗,虜走了高句麗百姓五萬多口,最後一把火燒了高句麗王宮,並將新丸都城再次變為平地。343年(東晉咸康八年),高句麗重修由於毌丘儉東征而被摧毀的舊丸都城,並於同年秋天又一次移居丸都城。4個月後,丸都山城就再次毀於戰火。371年,百濟近肖古王襲擊高句麗最大城市平壤(前樂浪郡),並在戰場上殺死了高句麗故國原王。[5]
高句麗小獸林王繼位後,開始加強高句麗國內的穩定和統一,仿照中原公布「律令」(當於憲法和刑法)。372年立佛教為高句麗國教,並建立國家教育機構「太學」。[6] 小獸林王還對高句麗軍隊進行了改革。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