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普龍屬名Mapusaurus,意為「大地蜥蜴」)或譯地龍,是種巨型鯊齒龍科肉食龍類恐龍,生存於大約9700至9300萬年前晚白堊世早期(森諾曼階晚期至土侖階早期)的阿根廷

Quick Facts 科學分類, 模式種 ...
馬普龍屬
化石時期:晚白堊世森諾曼階土侖階),
~97–93.5 Ma
Thumb
成年和幼年(左)馬普龍骨骼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蜥形綱 Sauropsida
總目: 恐龍總目 Dinosauria
目: 蜥臀目 Saurischia
亞目: 獸腳亞目 Theropoda
科: 鯊齒龍科 Carcharodontosauridae
亞科: 鯊齒龍亞科 Carcharodontosaurinae
族: 南方巨獸龍族 Giganotosaurini
屬: 馬普龍屬 Mapusaurus
Coria英語Rodolfo Coria & Currie英語Phil Currie, 2006
模式種
玫瑰馬普龍
Mapusaurus roseae

Coria & Currie, 2006
Close

發現

Thumb
顱骨重建

馬普龍在1997至2001年間由阿根廷-加拿大恐龍項目從Cañadón del Gato地區烏因庫爾組英語Huincul Formation森諾曼期利邁河亞群英語Rio Limay Subgroup)的地層暴露處挖掘出來,並於2006年由古生物學家羅多爾夫·科里亞英語Rodolfo Coria(Rodolf Coria)和菲力·柯里英語Phil Currie(Phil Currie)描述並命名,模式種玫瑰馬普龍Mapusaurus roseae)。屬名取自馬普切語Mapu(意為「大地的」)及希臘語sauros(意為「蜥蜴」),種名取自化石發現地的玫瑰色岩層,同時紀念此次考察的贊助者羅斯·萊頓英語Gordon Letwin(Rose Letwin)。[1]

指定的正模標本為單個右鼻骨,編號是MCF-PVPH-108.1(「MCF-PVPH」為「Museo Carmen Funes, Paleontología de Vertebrados, Plaza Huincul, Neuquén」的縮寫),後來又根據額外單塊骨骼材料指定12件副模標本。綜上所述,從馬普龍屍骨層中發現的許多單獨材料包含大部分骨骼。[1]

描述

Thumb
幾件標本與人類的體型比較

馬普龍是種大型獸腳類,體型與近親南方巨獸龍大致相似,已知最大個體長約11.5公尺(38英尺)至12.6公尺(41英尺)或更長,重約3公噸(3.3短噸)至5公噸(5.5短噸)。科里亞和柯里(2006年)在表1(附錄3)中提供具體估計的最長個體為股骨MCF-PVPH-208.203所屬個體,身長估計為10.2公尺(33英尺)。[1]

科里亞和柯里還發現至少一具更長個體的單個骨骼,但並未提供數據;相反,他們發現了與南方巨獸龍正模標本(身長估計為12.2公尺(40英尺))體型類似個體的較大骨骼。[1]這些骨骼雖然沒有與之相同的確切比例,但擁有更高更寬的神經棘、更長(前者長86公分(34英寸),後者長83.5公分(32.9英寸))但更纖細(前者為後者的81至89%)的腓骨、[1]最小尺寸更寬的恥骨幹(一個7.8公分(3.1英寸)長、編號為MCF-PVPH-108.145表明前者比後者寬10%)及比例不同的顱骨。由於上頜骨沒有伸長(擁有12顆牙齒,相比之下,鯊齒龍只有14顆),因此顱骨長度小於南方巨獸龍,且在比例上更深也更窄(鼻骨更窄)。考慮到這一點,一個破碎的上頜骨的尺寸符合與南方巨獸龍大小相當的個體(MCF-PVPH-108.169)。一個來自骨軸的神經弓(MCF-PVPH-108.83)及肩胛骨刃碎片也和南方巨獸龍的同一骨骼尺寸相同。一個長1,300公釐(51英寸)、橫截面周長455公釐(17.9英寸)的股骨(MCF-PVPH-208.234)重量估計為 3,000公斤(6,600英磅)。[1]

托馬斯·霍茲(Thomas R. Holtz Jr.)估算該個體的最大體型為12.6公尺(41英尺)長。[2]朱·埃迪(Drew Eddy)和朱莉婭·克拉克英語Julia Clarke(Julia Clerke)(2001年)引用了這一估算,[3]卡耐爾等人2014年分析中再次引用。[4]格雷戈里·保羅英語Gregory S. Paul(Gregory Paul)則算出11.5公尺(38英尺)長、5公噸(5.5短噸)重的較低估計值。[5]

現已確定馬普龍是根據南方巨獸龍骨骼未保存區域的自衍征進行鑑別。其與南巨龍的不同之處僅在於方骨中部缺少第二個孔及鼻骨褶皺構相上的一些細節。[6]

分類學

Thumb
兩隻馬普龍顱骨的比較

科里亞和柯里進行的系統發育分析明確顯示馬普龍屬於鯊齒龍科演化支。作者指出,股骨結構表明,其與南方巨獸龍關係比兩者與鯊齒龍的關係更近。根據這種關係,作者建立一個新的單系群――南方巨獸龍亞科(Giganotosaurinae),定義為所有更接近南方巨獸龍和馬普龍而非鯊齒龍的鯊齒龍科。他們暫時將魁紂龍列入這個新亞科,等待對其已知標本進行更詳細的描述。[1]

以下是諾瓦斯等人2013年的分支圖,顯示了馬普龍在鯊齒龍科中的位置。[7]

異特龍 Allosaurus Thumb

鯊齒龍科 Carcharodontosauridae

新獵龍科 Neovenator Thumb

始鯊齒龍 Eocarcharia

昆卡獵龍 Concavenator Thumb

高棘龍 Acrocanthosaurus Thumb

假鯊齒龍 Shaochilong Thumb

鯊齒龍亞科 Carcharodontosaurinae

鯊齒龍 Carcharodontosaurus Thumb

南方巨獸龍族 Giganotosaurini

魁紂龍 Tyrannotitan

馬普龍 Mapusaurus Thumb

南方巨獸龍 Giganotosaurus Thumb

古生物學

Thumb
復原圖

馬普龍化石殘骸是在一個包含至少七個不同生長階段個體的屍骨層英語Bone bed中發現。[4][3]科里亞和柯里推測,這或許代表巧合的長期屍體堆積(某種捕食者陷阱英語Predator trap),可能為研究馬普龍的行為提供線索。[1]其它已知的獸腳類骨層包括猶他州異特龍為主的克利夫蘭勞埃德恐龍採石場英語Cleveland-Lloyd Dinosaur Quarry阿爾伯塔省阿爾伯塔龍屍骨層和蒙大拿州懼龍屍骨層。

Thumb
存在病理的馬普龍骨骼

卡門富內斯博物館英語Museo Carmen Funes(Museo Carmen Funes)的古生物學家羅夫·科里亞(Rodolfo Coria)在一次新聞發布會上重申早期觀點,即聚集的化石可能表明馬普龍和南方巨獸龍一樣成群結隊地捕獵,並共同捕殺大型獵物(如巨型蜥腳類阿根廷龍),與之發表的文章相悖。[8]如果事實真是如此,這將是除暴龍外大型獸腳類動物群居行為的第一個實質性證據,儘管目前尚不清楚它們會有組織地成群狩獵(像狼一樣)還是無序地圍攻獵物。作者將Cañadón del Gato地區烏因庫爾組的沉積環境英語Depositional environment解釋為「由乾旱或半乾旱氣候地區的短暫或季節性河流沉積而成的淡水古河道沉積層」。[1]鑑於烏因庫爾組的骨骼化石總體上非常稀少,該屍骨層尤其引人注目。卡耐爾等人(2014年)的一項個體發育研究發現馬普龍具有異時性(Heterochrony,一種進化狀態,處於該狀態的動物可能會在生命某階段保留祖先特徵,並在發育過程中失去這些特徵):幼年馬普龍具有上頜孔,但隨其發育成熟逐漸消失。[4]

古生態學

Thumb
烏因庫爾組英語Huincul Formation恐龍的體型比較,馬普龍為紅色

如前所述,烏因庫爾組被認為代表一個擁有短暫或季節性的溪流的乾旱環境,地質年齡估計為9700至9350萬年前。[2]這裡的恐龍記錄被認為很稀少。馬普龍與蜥腳類阿根廷龍(地球史上最大的蜥腳類之一)、喬岡龍鷲龍共享棲息地。阿貝力龍科獸腳類的蠍獵龍肌肉龍也生活在該地區。[9]

花粉化石表明地層中存在多種植物。對該地層El Zampal剖面的研究發現,除一些演化關係未知的花粉粒外,還有角苔門地錢門蕨類卷柏、疑似的匙葉目英語Noeggerathiales裸子植物(包括麻黃門英語Gnetophyta松柏門)和被子植物(開花植物)。[10]烏因庫爾組是巴塔哥尼亞最豐富的古脊椎動物群之一,已發現的化石包括肺魚雀鱔科等魚類、蛇頸龜科有鱗目喙頭目新鱷類鱷目及各種恐龍。[11][12]脊椎動物最常見於地層下部更古老的部分。[13]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