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羅比烏斯環形山Macrobius)是位於月球正面東北高地區的一座大撞擊坑,約形成於早雨海世[1],其名稱取自古羅馬作家語言學家新柏拉圖主義哲學家音樂理論家安布羅·奧勒留·狄奧多西·馬克羅比烏斯(公元五世紀),1935年被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批准接受。

Quick Facts 馬克羅比烏斯環形山, 緯度 ...
馬克羅比烏斯環形山
Thumb
阿波羅17號測繪相機拍攝的圖像
緯度21.26°N
經度45.97°E
直徑62.79公里
深度2.73公里
余經日出時314°
命名來源馬克羅比烏斯
Close

描述

Thumb
馬克羅比烏斯環形山周邊,月球勘測軌道飛行器拍攝。
Thumb
阿波羅17拍攝的斜視圖
Thumb
從地球上看到的位於晨昏圈附近的馬克羅比烏斯環形山(中間),右側是危海

該隕坑西、東、南三面分別毗鄰更小的蒂斯朗隕石坑埃斯克朗貢隕石坑弗雷德霍姆隕石坑,東北鄰接仁慈湖西南邊沿,往東南則坐落了危海[2]

該隕坑中心月面坐標21.26°N 45.97°E / 21.26; 45.97,直徑62.79公里[3],深約2.73公里[1]

馬克羅比烏斯環形山外觀輪廓大體圓狀,其南北二端壁頂部分坍塌凹陷,西南側坑壁橫跨了醒目的小衛星坑「馬克羅比烏斯 C」,但其餘部分坑壁則相對完好,未受到明顯的磨損侵蝕。

馬克羅比烏斯環形山在施羅特亮度表中的亮度等級為6°,坑壁最大高出周邊地形1230米[1],內部容積約3386公里3[1]。坑內地表崎嶇坎坷,散布有眾多的山丘,中心點偏東坐落了4-6座高達1600米的中央峰群[4]

衛星環形山

按慣例,將在月圖上靠近馬克羅比烏斯環形山的小隕坑中心點旁放置字母來對它們進行標記。

Thumb
LAC-43 區域圖
More information 馬克羅比烏斯, 緯度 ...
馬克羅比烏斯 緯度 經度 直徑
C 20.8° N 45.0° E 10 公里
E 18.7° N 46.8° E 10 公里
F 22.5° N 48.5° E 11 公里
K 21.5° N 40.2° E 12 公里
M 25.0° N 41.0° E 42 公里
N 22.8° N 40.8° E 5 公里
P 23.0° N 39.5° E 18 公里
Q 20.4° N 47.6° E 9 公里
S 23.3° N 49.6° E 26 公里
T 23.8° N 48.6° E 29 公里
U 25.0° N 42.8° E 6 公里
V 25.4° N 43.3° E 5 公里
W 24.8° N 44.6° E 26 公里
X 23.0° N 42.2° E 4 公里
Y 23.6° N 42.2° E 5 公里
Z 24.3° N 42.6° E 5 公里
Close

下列隕石坑已被國際天文學聯合會重新命名:

參考資料

另請參閱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