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馬融(79年—166年),字季長,右扶風茂陵(今陝西興平東北)人,東漢經學家。曾宦校書郎、郎中、議郎、武都太守以及南郡太守。伏波將軍馬援的侄孫,將作大匠馬嚴之子。
此條目可能包含原創研究。 (2022年9月25日) |
起初,京兆人摯恂隱居在南山,教授儒家學術。馬融便跟隨他學習,摯恂因驚詫於馬融的才學,便把女兒嫁給了他。[1]
永初二年(108年),大將軍鄧騭聽聞馬融的名聲,便召他來當舍人,馬融並未答覆,而且搬去涼州的武都、漢陽一帶居住。當時正值西羌賊虜蜂擁而起,導致糧價猛漲,路邊隨處可見餓死的人。馬融因飢餓難耐,又不想早早死去,便去接受了鄧騭之聘。[1]
永初四年(110年),馬融任命校書郎中,到東觀去校理宮禁秘書。這時鄧太后執掌朝政,鄧騭兄弟輔佐朝政。朝廷廢除了狩獵之禮,廢除講習戰陣之法,賊寇趁著這時肆無忌憚。馬融認為文武之道,沒有一樣可以廢棄,便於元初四年(117年)獻上《廣成頌》作為諷刺。[1][2]
頌文呈上以後,得罪鄧太后,以至於馬融一直待在東觀,十年沒有得到升遷。隨後馬融借著長兄之子去世自我彈劾,回到家中。鄧太后認為馬融對朝廷的授職感到屈辱,於是下令他不許再做官。[1]
鄧太后去世後,漢安帝親自管理朝政,並且召回馬融,讓他在講堂講論經義。後來派他去河間王那裡擔任廄長史。當時安帝東巡岱宗,馬融呈上《東巡頌》,安帝對此感到十分驚異,便任命他為郎中。到了北鄉侯當皇帝時,馬融稱病辭去郎中的職務,並擔任郡功曹。[1]
陽嘉二年(133年),漢順帝下詔書推舉敦厚樸素的人。城門校尉岑起舉薦馬融。順帝便徵召馬融到公車,回答順帝所設的試題,被授予議郎。大將軍梁商舉薦他擔任從事中郎,後改任武都太守。當時正值西羌叛亂,征西將軍馬賢同護羌校尉胡疇受命征討西羌,卻長時間滯留不前。[1]
馬融知馬賢定會失敗,便上書要求效力,說馬賢處處滯留,錯過時機,同時他還擔心馬賢中聲東擊西之計,又怕出現將領、士兵潰敗叛變的情況。如果能將關東的五千士卒編入他的麾下,他將身先士卒,一月之內必敗羌人。但朝廷並未採納。他又上書說:「彗星在參宿、畢宿出現,預示著并州附近將會有戰爭。西方的戎和北方的狄恐怕將會起兵,最好多加防備。」不久,隴西的羌人反叛,烏桓入侵上郡,和馬融說的基本一樣。[1]
馬融後為從事中郎,在建和元年(147年),替大將軍梁冀寫章誣陷前太尉李固致死[3][4]。或說馬融作此章是因為與李固的經學觀點不同,外戚與士人的身份對立和自身的媚權求貴[5][6]。也有說此事是在永嘉元年(145年),被李固免官者誣奏李固之時[7],且李固之死與馬融無關[8]。
經過三次升遷,桓帝在位時馬融擔任南郡太守。在此之前,馬融做了違背梁冀意願的事情,梁冀便上告馬融在南郡貪污。馬融便被免去官職,剃髮流放至朔方。流放期間,馬融曾自殺未遂,後被赦免回京,再次被任為議郎。不久之後,他便再次因病辭去職務。[1]
馬融年少好學,精通經學。他編輯注釋了《周易》、《尚書》、《毛詩》、《論語》、《孝經》等,並著有《三傳異同說》。除注經書外,他還注釋了《老子》、《淮南子》、《離騷》、《列女傳》等書籍。他有千餘學生,比如著名的學者鄭玄、盧植,就是他的門生。但是,鄭玄只在畢業時見過馬融一面。馬融頗好美色、音樂,講學時,前列為男學生,後列美女、歌妓,中間用絳色絲帳相隔,馬融「常坐高堂,施絳紗帳」,人稱「絳帳教授」。柳亞子《四月十六夜徐老特立羔訪奉呈一首》:「馬融絳帳多英傑,屈子離騷未寂寞。」
“ | 馬融辭命鄧氏,逡巡隴漢之閒,將有意於居貞乎?既而羞曲士之節,惜不貲之軀,終以奢樂恣性,黨附成譏,固知識能匡欲者鮮矣。夫事苦,則矜全之情薄;生厚,故安存之慮深。登高不懼者,胥靡之人也;坐不垂堂者,千金之子也。原其大略,歸於所安而已矣。物我異觀,亦更相笑也。 | ” |
同為經學家的趙岐也曾這樣評價他:「馬季長雖有名當世,而不持士節,三輔高士未曾以衣裾襒其門也。」[10]
顏之推:「然而自古文人,多陷輕薄:。。。;馬季長佞媚獲誚;。。。」(《顏氏家訓》)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