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乙組足球聯賽(英文:Hong Kong Second Division League)是香港一個已停辦的半職業足球聯賽,由香港足球總會主辦,是僅次於香港甲組足球聯賽的第二級足球聯賽。乙組足球聯賽成立於1909年,曾經因為第二次世界大戰而停頓,於1946年恢復舉辦。
乙組聯賽冠軍及亞軍將在下一屆將升班至香港甲組足球聯賽,最後兩名的球隊則需於下一屆降班至香港丙組足球聯賽作賽。
2014年,醞釀多時的「鳳凰計劃」正式推行,香港足球總會為香港足球聯賽系統重新定位,全新的「香港甲組聯賽」取代舊有的「香港乙組足球聯賽」成為香港第二級足球聯賽。最後一屆乙組足球聯賽於2013–14年球季舉行,由和富大埔奪得冠軍。改革後的首屆香港乙組聯賽(第三級聯賽)於2014–15年球季舉行。
歷史
香港足球聯賽於1908年正式成立,首屆聯賽只有一個組別,共有8支球隊參加,分別是巴付陸軍、海軍船塢、炮兵、工程與軍醫 5 支英軍球隊,以及青年會、萄葡牙會及Boy's Own Club三個外國人組織。
翌年(即1909年),增設乙組聯賽,首屆乙組聯賽共有8隊參加[1]。
1914年,首次有華人球隊琳琅幻境社和孔聖會加入,令乙組聯賽開始受到華人關注,1915年1月23日一場琳琅幻境社對孔聖會賽事球場場面熱鬧,盛況空前[2]。1916年,琳琅幻境社和孔聖會合併為南華遊樂會,並獲得兩屆聯賽冠軍。
後來,不少甲組球會均派二隊參加乙組聯賽,令乙組聯賽擁有大量甲組球會的二隊角逐[3]。
經過第二次世界大戰停頓後,香港甲組足球聯賽於1945年恢復,乙組聯賽則遲一年於1946年復辦,該屆賽事有19隊參加,由星島奪得冠軍。1947-48年度乙組聯賽,更多達 24 隊參加,分為乙組甲和乙組乙,而南華及星島更有兩隊分處於兩組當中,該屆冠軍為東方。
1956年,香港足球總會開始實施聯賽升降制度,甲組球會不再派二隊參與低組別聯賽,改為參與新成立的預備組聯賽[4],結果渣甸和東華獲得首屆升級資格,聖約瑟和海軍成為首兩支從甲組降班的球隊[5]。
1980年代初期,乙組聯賽踏入興盛年代,部分重要賽事更需收取門票。1981年,乙組聯賽升班爭奪戰流浪對菱電更創下政府大球場萬人空巷的紀錄[6]。惟面對其他娛樂於香港興起,香港球市於1980年代中期開始由盛轉衰,甲組聯賽三年「全華班」更是將球市推向衰落。球迷人數大幅減少,同時亦令乙組聯賽等低組別聯賽步向衰落,收費乙組賽事更成絕響。
2002年,香港丙組(地區)足球聯賽成立,為香港足球注入新動力。隨著地區足球的發展,愈來愈多地區球會透過香港丙組(地區)足球聯賽升上乙組聯賽,地區球會的加入令乙組聯賽受到地區球迷的關注。2009–10年乙組聯賽升級關鍵戰由屯門對安華更吸引大量屯門球迷支持[7]。2011–12年更有一半球隊是地區球會[8]。
2014–15年球季,因為香港超級聯賽成立,原有香港丙組足球聯賽升格為香港乙組聯賽,而升格後的第一屆香港乙組聯賽一共有12隊球會參加。
賽制
- 聯賽採取雙循環賽制比賽,並且繼續推行主客制。
- 每場比賽勝方可得3分,和局雙方各得1分,負方則得0分。
- 聯賽榜之排名方法則根據下列次序:
- 各支球隊於聯賽所取得的積分;
- 若果有部分球隊於聯賽榜中取得相同分數,則根據以下方法排名:
- 有關球隊的對賽成績;
- 有關球隊對賽的得失球差;
- 有關球隊對賽的入球數字;
- 有關球隊於聯賽的得失球差;及
- 有關球隊於聯賽的入球數字。
參賽球隊
戰後歷屆冠軍
以下資料根據《香港足球總會九十週年紀念特刊》及歷年《香港足球總會年報》(香港足球總會有關戰前乙組足球聯賽資料散失)。
|
|
|
|
相關條目
參考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