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颶風伊歐佳(Hurricane Ioke)又名颱風伊歐佳(Typhoon Ioke),是有紀錄以來中太平洋出現的最強熱帶氣旋。作為2006年太平洋颶風季期間中太平洋形成的首場風暴,伊歐佳創下多項紀錄,不但縱橫太平洋達17天之久,而且強度先後3度達到薩菲爾-辛普森颶風等級下的五級颶風標準。
氣旋由夏威夷州以南較遠處的熱帶輻合帶發展而成,由於水溫較高,風切極少,還有良好的外流推波助瀾,伊歐佳迅速增強,在48小時內就從熱帶低氣壓強化成四級颶風。8月22日晚,風暴快速弱化成二級颶風,然後從強斯頓環礁上空經過。兩天後,氣旋又因外界環境有利而得以快速增強,於8月25日達到五級颶風標準並在不久後穿越國際換日線。伊歐佳繼續向西行進,其強度反覆波動,於8月31日以風力時速249公里強度從威克島附近經過。風暴接下來轉朝西北方向移動,之後又轉向北上,並在此期間逐漸弱化,於9月6日轉變成溫帶氣旋。系統殘留加速向東北前進,最終進入阿拉斯加州上空。
無論是在颶風還是颱風時期,伊歐佳都沒有對中太平洋和西太平洋任何人口常住地區構成影響。強斯頓環礁有12人在風暴來襲期間躲進颶風掩體,他們估計氣旋風速超過每小時160公里,對島上樹木構成破壞,但鳥類基本沒有受到影響。颱風在威克島構成中等程度破壞,部分建築受損,房屋的屋頂被刮掉,損失總額約8800萬美元(2006年美元,相當於2024年的1.33億美元),幸而所有軍事人員均已撤離,島上基礎設施也都完好無損。伊歐佳的溫帶殘留之後還在阿拉斯加州海岸沿線產生強烈風暴潮,引起海灘侵蝕。
2006年8月中旬,熱帶輻合帶在夏威夷州東南方向較遠處海域催生出帶有下層環流的熱帶擾動。由於北面存在向西移動的強烈副熱帶高壓脊,這股擾動天氣幾乎保持向正西方向移動,系統內的深層對流每天都在增長和消亡間拉鋸。隨著組織結構的緩慢改善,系統於8月20日清晨在檀香山以南約1247公里洋面發展成第一C號熱帶低氣壓。當時熱帶輻合帶10°經度範圍內都沒有關聯對流。[1]氣旋所在海域基本沒有風切,海面溫度又有28℃左右,兩項因素都非常有利於強化[1],中太平洋颶風中心此時預計氣旋會在4天內達到颶風強度下限,然後就會開始減弱[2]。經過6小時的發展,低氣壓達到熱帶風暴標準[1],中太平洋颶風中心因此以「伊歐佳」(Ioke),即夏威夷語中的「喬伊斯」(Joyce)為其命名[3]。氣旋接下來快速強化,到8月20日晚已發展出中心密集雲區並開始形成風眼牆[4],於8月21日清晨升級成颶風,這時距系統歸類成熱帶低氣壓還只過了24小時[1]。
伊歐佳繼續向西北西方向前進,對流穩步深化,風眼變得越來越層次分明,組成風眼牆的對流也不斷深化[5]。受國際換日線附近的鋒面槽影響,颶風轉向西北,並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快速增強後於8月22日在強斯頓環礁東南方向約450公里海域達到風速每小時217公里強度,已達薩菲爾-辛普森颶風等級下的四級颶風標準。在四級強度下保持約18小時後,[1]伊歐佳的內層核心因西南向風切而略遭擾亂[6],風速很快就降至每小時約169公里。8月22日晚,風暴從強斯頓環礁以南約48公里洋面經過[1],風眼牆東北象限則在次日清晨經過[7]。8月23日下午,颶風轉向西進,然後因風切減少而再度進入快速增強期。到8月24日時,伊歐佳已凝聚出寬37公里的閉合風眼牆[8],並於8月25日在夏威夷考艾島西南西方向約1560公里海域達到五級颶風標準[1]。
保持五級颶風強度約18小時後[1],伊歐佳因眼牆置換而略有減弱[9]。8月26日完成眼牆置換周期後[10],氣旋再度達到五級颶風標準。由於西側的低壓槽逐漸拉開距離,颶風前方得以形成副熱帶高壓脊,促使伊歐佳向西南轉向[1]。外界總體環境依然非常有利於風暴保持較高強度,西北方向較遠處的上層氣旋產生利好外流的同時,也使得風切一直很少,並且颶風行經洋面也總保持著比較高的水溫[10]。根據這些情況,地球物理流體動力學實驗室的颶風模型預計伊歐佳的風速會達到每小時350公里,最低氣壓低至860毫巴(百帕)[11]。8月27日清晨,颶風氣壓降至915毫巴,並在不久後穿越國際換日線,成為風速每小時260公里的強勁颱風[1]。
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進入西太平洋的伊歐佳歸類為超級颱風,但這一認定不具備正式地位。進入西太平洋後,風暴強度在五級颶風標準下仍然保持了12小時,再於8月28日開始因北側的高壓脊導致內流增多而進入緩慢減弱階段。[12][13]8月29日,氣旋沿副熱帶高壓脊邊緣行進,先是轉朝西面移動,之後又轉向西北西,其強度再一次達到五級颶風標準[12]。8月30日,日本氣象廳估計伊歐佳達到10分鐘持續風速每小時195公里的最高強度[14]。當天下午,颱風減弱至相當於四級颶風強度,再於8月31日以風力時速約249公里強度從威克島近海掠過[12]。
受風切增多和乾燥空氣侵蝕的共同影響,到9月1日時,伊歐佳的風眼已被拉長並被雲層阻擋[15],風暴於次日進入新一輪眼牆置換周期[16]。9月2日,氣旋以風速約每小時201公里強度從南鳥島以北約80公里洋面經過[17]。颱風繼續弱化,並圍繞副熱帶高壓脊逐漸轉朝西北方向前進。受低壓槽逐漸深化影響,氣旋轉朝北北西方向前進,之後又轉向北上[18],在日本以東數百公里海域降級成熱帶風暴。向東北方向加速後,伊歐佳開始失去熱帶天氣系統特徵,聯合颱風警報中心於9月5日宣布系統已轉變成溫帶氣旋。[12]不過,日本氣象廳認為系統直到次日才減弱至颱風強度以下,並且9月6日中午才轉變成溫帶氣旋。該機構繼續追蹤伊歐佳的溫帶殘留,直至9月7日系統行進至阿拉斯加州的阿留申群島附近。[14]系統在逼近阿留申群島期間又一次增強,風速達到颶風標準。9月8日,風暴殘留進入白令海,然後在向東穿越阿留申群島後進入阿拉斯加灣,最終於9月12日在阿拉斯加州東南部附近消散。[19]
由於無法確知各島上是否有人[20],中太平洋颶風中心於8月21日晚向沒有常住人口的強斯頓環礁發布颶風警告,伊歐佳會在24小時後行進至距離該領地最近的位置[21]。當時有艘美國空軍船隻和12名船員正在島上,他們在固定船隻後進入防颶風混凝土掩體躲避[1][22]。島上沒有氣象觀測站,但據這些船員估計,島上的颶風強度狂風持續有6至8小時,熱帶風暴強度大風則持續了約27小時,最強陣風時速估計為每小時180到210公里。所有人員都在風暴期間安然度過,沒有人員受傷,他們的船也只受到輕度破壞。伊歐佳的部分風眼從強斯頓環礁上空經過,導致島上約15%的棕櫚樹頂端被風颳斷,還有些鐵木樹被颳倒,不過島上的鳥類基本未受影響。此外,颶風產生的強烈潮汐還將一段海堤及其鄰近的道路沖毀。[1]
面對颱風威脅,夏威夷州威克島有188至200名軍事人員搭乘兩架C-17運輸機撤離,這也是該島自1967年颱風莎拉過後首次全面撤離[23][24]。威克島以東近海的一個浮標在伊歐佳直接從上空經過期間測得921.5毫巴的氣壓值[25]。颱風從該島以北近海經過前,風速計測得颶風強度狂風,最強陣風時速達到160公里後風速計就停止了工作[26]。估計島上持續風速達到每小時249公里,陣風時速高達310公里[27]。協調世界時8月31日上午9點06分,島上測得934毫巴(百帕)的最低氣壓值[26]。預計颱風會在威克島產生高達5.5公尺的風暴潮,浪高則有12公尺,而該島最高點的海拔高度也只有6.1公尺。此外,豪雨還令島上多幢建築被淹,風暴過去數天後積水還有0.6公尺深。[28]
伊歐佳的狂風令威克島電網受到大範圍破壞,大部分建築物和後備發電機的輸電線纜受損。狂風和風暴潮共同影響,致使全島70%的建築受損,許多屋頂受到中等程度破壞。所有低洼地區不是充滿海水就是被沙子掩埋,島上的自來水供應也相應中斷。[28]威克島通訊中斷,衛星天線和光纜都被摧毀[29]。基礎設施受到颱風重創,不過程度依然低於預期,而且大都還能修復[30]。估計威克島一共因這場颱風受到價值8800萬美元(2006年美元)的破壞[31]。
面對颱風威脅,日本氣象廳於9月1日下令南鳥島上的工作人員臨時撤離[32]。島上設施受到破壞,但在風暴過去三周內就已修復並全面恢復正常運作[33]。
伊歐佳的溫帶殘留在阿拉斯加州西南海岸沿線產生風暴潮和超過9.1公尺高的狂浪,再加上天文高潮推波助瀾,阿拉斯加州的布里斯托灣和育空-卡斯科奎姆河三角洲因此出現輕度洪災[34],烏納拉斯卡的最強陣風時速達135公里[35]。氣旋令阿拉斯加州西部普降中到大雨,伯特利和科策布的日降雨量分別有29和17公釐,均創下新紀錄。該州東南部也出現降雨,朱諾附近地區的降雨總量因此高於正常水平。[36]
颶風伊歐佳是有紀錄以來中北太平洋形成的五場五級颶風之一,也是唯一一個在該海域成形的。估計風暴中心最低氣壓僅915毫巴(百帕,27.019英寸汞柱),比有紀錄以來中太平洋出現過的其它任何熱帶氣旋都要低[1],打破1994年颶風約翰所創紀錄[37]。伊歐佳在四級或以上強度(持續風速每小時至少211公里)連續保持了198小時之久,比有紀錄以來地球上其它任何熱帶氣旋都要久[1]。此外,氣旋還在超級颱風強度下連續保持174小時之久,創下又一項紀錄[25]。由於風暴持續時間特別長,強度也特別高,其氣旋能量指數高達82,此紀錄一直到2023年才被氣旋弗雷迪打破。[38]。
颱風過去3天後,美國海岸警衛隊於9月2日從空中對威克島所受破壞程度開展首輪評估。評估結果表明島上總體破壞程度低於預期,沒有出現石油或有害物質洩露。9月7日,海岸警衛隊派出工作組乘船抵達威克島,工作組在4天後完成評估報告,他們還修好一台發電機用於供電。[28]美國海軍聖何塞號(San Jose)同美國空軍第36應急響應組的16名成員於9月8日抵達該島,並在核心試驗人員清理跑道允許通航後分析機場是否能穩定運作,同時協助清理工作[39]。在多名工程師的共同努力下,島上供電於9月13日恢復[40]。伊歐佳過去約兩周後,多幢建築都已恢復正常運作[30]。
2007年4月,世界氣象組織應中太平洋颶風中心的請求將風暴名稱「伊歐佳」(Ioke)除名,以「伊歐帕」(Iopa)取代[41]。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