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陽范氏,是指魏晉南北朝時期一個以順陽郡順陽縣(今河南省淅川縣李官橋鎮[1][2])一帶的范氏家族。順陽范氏是當時順陽地區重要的士族之一,在東晉南北朝時期聲名顯赫,自隋唐時期開始衰落,歷經魏晉南北朝三百多年,其間累世相繼,有多達二十九人名載史籍,貴顯於世,是當時中國范姓最為顯赫的一支。順陽范氏憑藉累世經學,堅守術業,邁十百載,浸成文化世族。范氏第一代范晷少年遊學他鄉,被闢為官,子孫藉其蔭資,好學文化,為官朝政,效忠儒學皇權,終保范氏一族仕途坦捷,順陽范氏家族政治地位在兩晉南朝也得以維持。
世系
范氏在魏晉以前的家族世系自是模糊不清。延至魏晉,范晷的出現才使順陽范氏家族的發展峰迴路轉。依照田餘慶先生所論定義,順陽范氏於兩晉始應屬新出門戶。作為兩晉南朝順陽范氏第一代的范晷,他的出現對順陽范氏的振興和發展起到了關鍵的鋪墊作用。范晷以士起家,進取登仕,正是因為他的入仕,使得其家族子孫在門閥階層形成的兩晉時期開始憑其餘蔭,入仕為官,幾代之後,門第興盛,終使順陽范氏成為兩晉南朝的世族之家。
東晉一朝,順陽范氏成員家族興儒學,助儒學皇權,但終究難抗玄學門閥政治,屢受排擠,成為皇權與門閥政治爭權奪利的犧牲品。及至南朝,范泰本創新局面,甚得劉宋皇權青睞。但其子范曄又惹禍端,使得順陽范氏受誅牽連者甚眾。其後雖有梁初范雲以振順陽范氏,然其後代又不通顯。至陳,順陽范氏同所有的士族一樣,又復歸西晉以前難顯於史的狀態。在經歷了兩晉南朝的輝煌之後,順陽范氏最後又蔑爾無聞。
輩數 | 在世年代 | 代表人物 | 擔任職務 | 主要事跡 |
---|---|---|---|---|
第一代 | 西晉時期 | 范晷 | 刺史、左將軍 | 西晉重臣,順陽范氏自此崛起 |
第二代 | 東晉時期 | 范廣(范晷之子) | 縣令 | 用自家的糧食賑濟災民 |
范稚(范晷之子) | 大將軍掾 | |||
范堅(范晷之子) | 尚書右丞 | |||
第三代 | 東晉時期 | 范汪(范稚之子) | 刺史、都督、安北將軍 | 醫學專著《范汪方》 |
范啟(范堅之子) | 黃門侍郎 | |||
第四代 | 東晉時期 | 范康(范汪長子) | ||
范寧(范汪之子) | 太守、中書侍郎 | 編著的《春秋穀梁傳集解》是中國現存最早的《春秋穀梁傳》的注釋版本 | ||
第五代 | 東晉時期 | 范弘之(范康之子) | 令、太學博士 | 南朝宋 |
范泰(范寧之子) | 尚書、司空、國子祭酒 | 著名學者 | ||
第六代 | 南朝宋 | 范昂(范泰長子) | ||
范暠(范泰次子) | 太守 | 編著《論語別義》 | ||
范晏(范泰三子) | 侍中 | |||
范曄(范泰四子) | 太子詹事 | 編著史學著作《後漢書》 | ||
范廣淵(范泰五子) | 撫軍諮議參軍、記室 | |||
第七代 | 南朝宋 | 范藹(范曄之子) | ||
范遙(范曄之子) | ||||
范叔蔞(范曄之子) | ||||
范璩之(不詳) | 中書侍郎 | |||
第八代 | 南朝宋、齊 | 范魯連(范藹之子) | ||
范濛(范璩之之子) | 參軍 | |||
范抗(范璩之之子) | 奉召請 | |||
第九代 | 南朝齊、梁 | 范縝(范濛之子) | 中書郎、國子博士 | 撰寫無神論代表作《神滅論》 |
范雲(范抗之子) | 刺史、尚書右僕射 | 當時文壇領袖之一 | ||
第十代 | 南朝梁 | 范胥(范縝之子) | 國子博士 | |
范孝才(范雲之子) | 司徒祭酒 |
參看
參考資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