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顆粒溶素(英語:Granulysin,又譯為「顆粒溶解素」)是一種由細胞毒性T細胞CD8陽性T細胞)在接觸被感染的細胞時釋放的物質。其功能為通過靶細胞的膜上形成的小孔,從而誘導靶細胞凋亡,另外也與抗微生物相關[1]

快速預覽 顆粒溶素, 已知的結構 ...
顆粒溶素
已知的結構
PDB人類UniProt搜尋: PDBe RCSB
識別號
別名GNLY;, 519, D2S69E, LAG-2, LAG2, NKG5, TLA519, granulysin
外部IDOMIM188855 HomoloGene136805 GeneCardsGNLY
基因位置(人類
2號染色體
染色體2號染色體[1]
2號染色體
顆粒溶素的基因位置
顆粒溶素的基因位置
基因座2p11.2起始85,685,175 bp[1]
終止85,698,852 bp[1]
RNA表現模式


查閱更多表現資料
直系同源
物種人類小鼠
Entrez
Ensembl
UniProt
mRNA​序列

NM_001302758
​NM_006433
​NM_012483

無資料

蛋白序列

NP_001289687
​NP_006424
​NP_036615

無資料

基因位置​(UCSC)Chr 2: 85.69 – 85.7 Mb無資料
PubMed​查找[2]無資料
維基資料
檢視/編輯人類
關閉

顆粒溶素是一種能產生細胞溶解發炎反應的分子,最早通過抑制消減雜交尋找在人細胞毒性T細胞活化3–5天時表現的基因發現。顆粒溶素會與具有穿孔能力的穿孔素顆粒酶形成溶細胞顆粒。顆粒溶素具有廣譜的抗微生物功能,能殺傷結核桿菌瘧原蟲等,甚至能殺傷一些腫瘤。一系列源自顆粒溶素的胺基酸序列的多肽能作為潛在的抗細菌藥

顆粒溶素最近被認為與史蒂芬斯-強森症候群的發生發展有關。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