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靈性(英語:spirituality),綜合學術與宗教解釋為「個人在各種相處關係中達到平衡的最佳狀態」,類似儒學易傳》、《中庸》所說的感通、中和(和諧)、等身心狀態。而這些週遭關係包含了本身個體、自然環境、神、他人等。雖說學術界多有探討該平衡關係,也多有對於靈性引申為個人生命意義的完整認知探討,但是一般說來,宗教信仰仍是靈性探討的主要內容,而講求靈性平衡及和諧的場合,也多與宗教事務相關。簡言之,今多數宗教都自詡可成就靈性平衡的信仰及實踐系統。

靈性的含義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發展和擴展,各種內涵可以相互並存。[1][2][3][note 1](在歐洲文化)傳統中,靈性是指一種宗教改革的過程,「旨在恢復人的原始形狀」[note 2],以「上帝的形象」[4][5]為導向,以世界宗教的創始人和神聖文本為例。這個詞在早期基督教中被用來指以聖靈為導向的生活[6],並在中世紀晚期擴大到包括生活的心理方面。[7] 在現代,該術語既擴展到其他宗教傳統[8]並擴展到更廣泛的經驗,包括一系列深奧的傳統和宗教傳統。現代用法傾向於指代神聖維度的主觀體驗[9]和「人們賴以生存的最深層次的價值觀和意義」[10][11],通常與有組織的宗教機構分離。[12] 這可能涉及對超出通常可觀察世界的超自然領域的信仰[13]個人成長、對終極或神聖意義的追求[14]宗教體驗[15],或與自己的「內在維度」相遇。[16]

靈性及「生命的意義」等問題,被部分人士懷疑是可能的普世價值,但在Shalom H. Schwartz等人對普世價值的研究中,這類事物不被發現具有普世性;[17]反之,「享受現世生活」及「擁有充足的財富」等,在Shalom H. Schwartz等人對普世價值的研究中,被發現是可能的普世價值之一。[18]

Remove ads

註釋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