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音,即中原雅音,又稱雅言通語正音等,指自上古以來中國各朝的通用語言,通行於中央官方和文人群體。

孔子在春秋時期的文學文化活動和著述採用雅言,吉禮、凶禮、軍禮、賓禮、嘉禮的禮儀活動以及《詩經》、《尚書》的教學皆以雅言交流[1][2]

漢代緯書[3]孔子作《爾雅》,孔子云[4]:《爾雅》以觀於古。《爾雅》一書為聲形訓詁之原,意思是接近、符合雅言[5]。《爾雅》是雅言字義書之祖,用義訓法,發展為許多雅書,如魏張揖廣雅》、宋陸佃《埤雅》、明朱謀瑋《駢雅》、方以智通雅》。以上各種都是訓詁書,後人就稱為訓詁學,是兩漢人訓釋先秦古書的一種學問。爾雅學也就是研究雅言的學問[6]

華夷之辨

「雅言」也是相對於華夏語中各個方言而言的。揚雄《方言》材料部分出自周秦舊籍,保存了古語詞彙,其中有古之雅言,也有古之方言。《方言》的編輯體例之一是用雅言或通語來解釋方言。文人士大夫多以「雅言」為貴、輕視排斥方言俚語。荀子推崇「使夷俗邪音不敢亂雅」[7]。明代樂韶鳳等人編纂的《洪武正韻》也標榜"一以中原雅音為定"。

雅言與《切韻》

三國孫炎著《爾雅音義》,用反切注音,從此反切盛行[8]。《切韻》是以雅言作為基礎的,兼顧了南北方音,參校了六朝韻書反切而成[9]陳寅恪在《從史實論切韻》中說[10]:「更就顏黃門論金陵洛下士庶語音之優劣觀之,知其必有一衡度之標準,此標準為何?殆即東漢曹魏西晉以來,居住洛陽及其近傍之士大夫集團所操之雅音是也。」周祖謨看法也一致[11]

雅音在中古漢語時期(主要是)為流行於中原(時汴、洛一帶)的全國通用語言。為了方便於日常生活中的互相交流,各地庶民也常以地方特色的方言而非官方的雅言來作為自己的首選口頭語。

通用語爭議

  • 支持雅音是通用語的資料:
  • 李新魁,《中古音》 商務印書館,1991年11月圖書介紹
  • (支持雅音是通用語的同時,闡述了學界對是否存在通用語的爭論)
  • 反對雅音是通用語的資料: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參見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