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地球村Yahoo!ジオシティーズ,Yahoo! GeoCities)是一個網頁代管服務公司,1994年由David Bohnett英語David Bohnett所創立,初時名為「Beverly Hills Internet」。地球村服務利用在代管網頁上面放廣告,從而賺取廣告收益。自從於1999年被雅虎收購以後,逐漸以使用者的雅虎ID作分頁名稱,把舊有的地方分頁慢慢淘汰。現在已經與雅虎的服務整合在一起。

Quick Facts 網站類型, 持有者 ...
Yahoo! GeoCities
Thumb
網站類型
網頁代管服務
持有者雅虎
創始人David Bohnett英語David Bohnett and John Rezner
網址geocities.co.jp
商業性質
註冊
現狀已停止運營
Close
Thumb
雅虎地球村標誌

GeoCities原來的設計是把伺服器分成好幾個以地球上各個城市為名稱的分站,再配上分割區和門牌,就好像真的位址門牌一般。例如:所有和電腦的題材都被組合在「SiliconValley」(矽谷);而所有和娛樂有關的題材都放在「Hollywood」(好萊塢)。這種分類現在已不再採用。

2009年6月,雅虎宣布在2009年10月26日關閉地球村。該站現已經不再接受新使用者註冊,雅虎公司推薦其使用者將他們的網站轉移到收費的Yahoo Web Hosting服務。[1][2]留存的雅虎日本Geocities服務亦在2019年3月停止服務。[3]

歷史沿革

地球村開始於1995年中期,最早叫BHI,是一家位於南加州,營運網站代管建設的小公司。BHI是比華利山網際網路(Beverly Hills Internet)的首字母縮寫。[4]

該公司建立了自己的網站目錄,以網站主題將它們分類在在六個「地區」(neighborhoods)中,這六個「地區」分別是「Colosseum」(羅馬鬥獸場)、「Hollywood」(好萊塢)、「RodeoDrive」(羅迪歐街)、「SunsetStrip」(日落大道)、「WallStreet」(華爾街)和「WestHollywood」(西好萊塢)。1995年中期,該公司決定提供使用者(「使用者」從那時起叫做homesteader,直譯成中文為「宅地主」)在以上「地區」中自建免費首頁的能力。聊天、公告板以及其他「社群」的元素之後陸續被加入,幫助其快速發展。1995年7月5日,BHI又加入了新的地區,包括「CapitolHill」(國會山)、「Paris」(巴黎)、「SiliconValley」(矽谷)和「Tokyo」(東京)。[5]至1995年12月,BHI的「地區」數量增加到14個,每天有數以千計的新「宅地主」在地球村註冊,每月的頁面瀏覽量超過600萬。該公司決定專注於建設會員和社群,1995年12月15日,BHI把公司名稱以及該服務原有名稱「地球頁」(GeoPages)改為地球村(GeoCities)。[6]在那時地球村的總部位於比華利山威爾希爾大道9401號(9401 Wilshire Boulevard, Beverly Hills)。[7] 1996年12月其總部遷到加州聖莫尼卡大街1918號三樓(1918 Main Street, Santa Monica, California),在紐約曼哈頓公園大道125號八樓(125 Park Avenue in Manhattan, New York City)也有一間辦公室。[8]

長期以來,許多公司,包括雅虎,在地球村上投下許多資金,再加上付費服務的引入,該網站持續增長。1997年5月,地球村在其頁面上引入廣告,雖然有來自使用者的負面反應,但地球村的增長勢頭依然未變。1997年6月,地球村成為網際網路第五大流行網站,當年十月,地球村迎來了它的第一百萬位「宅地主」。[來源請求]

1998年六月,為了增加品牌知名度,地球村在使用者網頁上加上浮水印。這個浮水印是一個透明的浮動GIF圖像,透過使用JavaScript使自己停留於瀏覽器螢幕的右下角,其效果很像部分電視台在螢幕上的圖像。許多使用者認為這個浮水印影響了他們網站的設計並威脅將轉移他們的網站到其他地方去。浮水印同樣導致了瀏覽器間的問題。但地球村在一個新聞稿中聲稱公司在浮水印方面收到了積極的使用者回饋。[9]

公司在1998年8月在納斯達克上市,股票代碼GCTY,首次公開發行價為17美元,在上市後股價迅速攀升,最高時超過每股100美元。1999年地球村成為網際網路上訪問次數第三的網站,僅次於美國線上雅虎[10]地球村總部遷到了洛杉磯格倫科大道4499號(4499 Glencoe Avenue,Los Angeles),位於洛杉磯縣瑪瑞娜戴爾瑞區以西。[11]

1999年1月,接近網際網路泡沫的頂峰,雅虎以35.7億美元收購了地球村;5月28日,雅虎控制地球村。[12][13][14]收購極不受使用者歡迎,使用者開始大批離開地球村以抗議雅虎地球村新發布的服務條款。[15]新服務條款規定雅虎公司擁有所有的權利和內容,包括媒體檔案如圖片。雅虎迅速扭轉其決定。[15] 1999年7月,雅虎將「地區」和「街道位址」從「宅地主」網頁的URL中去除。地球村從沒有規定某一「地區」的網頁必須有特定的關聯內容,例如一個「Hollywood」(好萊塢)「宅地主」的網頁內容可能只是一個大學生的個人首頁,而此類內容對於另一個「地區」可能更合適。「宅地主」的網頁位址被換成沒有意義的www.geocities.com/用户名。不久之後雅虎被地球村社群管理員告上法庭,因為地球村的志願者計劃(社群領導人)被終結。[來源請求]

2001年,因分析師推測地球村尚未盈利(1998年第一季度地球村報告有800萬美元的虧損),雅虎在地球村引入了收費進階網站代管服務。[16]並限制免費帳戶每月的網頁流量,自那以後免費帳戶每月流量的最高限額是4 GB[來源請求]。後來,付費帳戶被統一到Yahoo! Web Hosting服務,沒有流量限額。[來源請求]2001年,有流言稱地球村即將關閉,通過電子郵件不斷傳播的流言中參照了紐約時報上的一段文字,但事實上紐約時報的原文明確指出地球村不會被關閉。[17]

流量的限制使地球村,以及代管在其上的頁面的流行程度逐漸減少。[來源請求]

儘管地球村因其免費服務在90年代後期在網頁設計新手中成為流行網站,但隨著代管一個個人網站費用的不斷下降,地球村逐漸變得過時。許多在90年代後期流行的地球村站點不再活躍更新,或被站長因轉向其他建站方式而被棄置。[來源請求]

根據Compete.com英語Compete.com的調查,geocities.com這個域名2008年吸引了共17.7千萬名訪客。[18]

根據ComScore,地球村在2006年3月在美國吸引了1890萬訪客,在2008年3月吸引了1510萬美國訪客,在2009年3月吸引了1150萬美國訪客,比2008年3月低了24%。[2]

結束服務

雅虎香港原定計劃於2009年3月1日起關閉GeoCities服務,並延長到2009年10月26日才正式執行。[19]。2009年4月23日,雅虎國際也宣布在該年內關閉GeoCities服務,目前已停止接受新使用者申請。[20][21] 雅虎地球村已於2009年10月26日正式關閉[22]

隨著地球村的關閉,雅虎不再提供免費的網站代管服務。[23]雅虎鼓勵使用者將他們的帳戶升級到收費的Yahoo! Web Hosting服務.[24]

作為對地球村關閉的回應,其他網站代管公司開始為想要找一個新的代管商的站長而競爭,例如,德國的網站代管服務商Jimdo推出了「地球村救生艇」("Lifeboat for GeoCities")服務以鼓勵地球村使用者將他們的網站遷移到Jimdo [10][25]

ZDNet編輯Rupert Goodwins認為地球村的關閉代表了一個時代的終結,他將地球村描述為「第一個證明在網上流行的東西不一定能賺錢的證據」,[23] 商業標準資訊網英語Business Standard參照網際網路和資訊安全技術專家Vijay Mukhi的話,批評了雅虎對地球村的處理;Mukhi認為地球村是「雅虎失去的一次機會,如果他們(雅虎)想的話,他們可以把它(地球村)變成Facebook。」Blekko英語Blekko的CEORich Skrenta英語Rich Skrenta在他的個人Twitter中提出從雅虎手中接手地球村,條件是分享未來財政收入的50%。[26]

參考資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