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隔離(英語:isolation)是指為了達到感染控制的目的,即為了預防感染性疾病由患者身上傳播給其他患者、醫護人員、訪客,或是從其他人傳染給病患(逆向隔離),而採取的將患者完全隔絕或調整其與人員接觸方式的措施。隔離最常用在病患已確診患有可以人傳人的傳染性疾病的情況[1],但在一些情況下,出於流行病學篩查等目的,沒有確診的人員也可能會被隔離。隔離通常在醫療保健設施或具備一定醫療條件的設施中進行,但也有在家中進行的情況。
此條目可參照英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來擴充。 (2021年5月1日) |
隔離(Isolation)不應與隔離檢疫(Quarantine)或生物隔離(Biocontainment)混淆。隔離檢疫是對可能接觸傳染性微生物的個人或團體進行的活動性活動的強制性隔離和限制,以防在發生感染時進一步感染。 生物隔離是指微生物實驗室中的實驗室生物安全性,其中高致病性生物的物理遏制(BSL-3,BSL-4)是通過內置的工程控制來實現的[2]。
在不同種類的隔離中,通常會有對應的特殊用具。最常見的有個人防護設備(無塵室服、外科口罩及醫用手套)、工程控制(正壓病房、負壓病房、層流氣流設備以及各種機械及結構的屏障)[3]。專用的隔離病房可能是在醫院興建時就蓋好,或是在流行病緊急情況下,臨時規劃架設隔離病房。
將隔離應用於社區或地理區域時,被稱為防疫警戒線(Cordon sanitaire)。為了保護居民免受傳染病的侵害,對社區進行反向隔離被稱為保護性隔離[4]。
在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修訂並且定期檢視的系統中,有許多不同的隔離級別。
按照隔離地點劃分,隔離可以分為居家隔離、隔離點集中隔離和定點醫院隔離,被感染風險較大但未檢測出陽性或未確診的患者通常被採取居家隔離或集中隔離的方式,被檢測出陽性或確診患者通常被採用定點醫院隔離的方式。
以「新十條」發布之前2019冠狀病毒病中國大陸疫情中政府的應對方式為例,以上三種隔離方式通常為強制進行,違反對應的隔離規定涉嫌違法[5][6],可能會被政府行政拘留等措施[7]。被採取居家隔離措施的人員通常需要被隔離7或14天[8][9],隔離期間會在住所大門上貼封條以限制外出[10][11],並定期進行體溫上報和核酸檢測[12];而集中隔離也採用類似措施,但是在定點酒店等地點集中進行[13]。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