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台灣作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陳火泉(1908年8月28日—1999年5月20日),台灣彰化縣鹿港鎮人,台北州立台北工業學院(現今台北科技大學之前身)畢業,曾任職於台灣製腦株式會社、台灣總督府專賣局、林務局,退休後專事寫作。
陳火泉在日治時期,以日文創作小說,1943年發表處女作《道》於《文藝台灣》。戰後,勤學中文,改以中文創作小說。1950年代,陳火泉與廖清秀、鍾肇政、鍾理和、李榮春、施翠峰、許炳成(筆名:文心)等一群熱心文學創作的台籍作家,發行一份油印性的小型文學刊物,名為「文友通訊」。該刊主要的作用在:刊登同仁已發表之作供其他成員評閱、刊登同仁評論其他作家作品的文章、告知徵文訊息及同仁的動態。這份刊物的壽命很短,但是發起這份刊物的台籍作家卻在編輯、傳閱刊物的過程中,形成一股向心力,也就是成員相互之間的凝聚感;這樣的凝聚感對照當時政治肅殺、人人自危的情況,顯得突出、可貴。陳火泉晚年轉而創作一系列的人生哲理散文,文章深入淺出,頗能鼓舞人心。曾獲「國家文藝創作特殊貢獻獎」。
目前為止(2011/10/01),已知的有:
散文
使用「全國圖書書目資訊網」查詢,到2011年10月8日為止,已知的有:
使用「台灣期刊論文索引系統」查詢,到2011年10月9日為止,已知的有:
使用「全國圖書書目資訊網」查詢,到2011年10月9日為止,還沒有一本專門研究陳火泉及其作品的著作出版上市。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