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中国数学家(1933年-1996年)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陳景潤(1933年5月22日—1996年3月19日),男,福建福州人,中國數學家,華羅庚數學獎得主,主要成就有陳氏定理,是陳景潤花了半生時光,致力於研究哥德巴赫猜想的結果。
陳景潤是福建省福州市倉山區城門鎮臚雷村人。高中就讀於福州英華高中,大學畢業於廈門大學數學系。1953年到1954年被分配在北京市第四中學任教,因口齒不清,被拒絕上講台授課,只可批改作業,後被「停職回鄉養病」。1954年2月,廈門大學校長王亞南了解到陳景潤的情況,安排他調回廈門大學任資料員,同時研究數論。1955年2月,擔任助教。1957年9月,華羅庚安排把陳景潤調入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任實習研究員,進行數論研究。1962年,任助理研究員。1966年,證明了「1+2」(陳氏定理),論文由王元審核後在《科學通報》上發表。
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期間,被視為「資產階級黑線人物」和「白專道路的典型」,成為專政對象,被關了起來,但陳景潤繼續在簡陋的條件下鑽研數學[1]。
1973年2月,陳景潤完成「1+2」的詳細證明且改進了1966年的數值結果,並向數學所業務處處長羅聲雄匯報。羅聲雄向中國科學院某王姓軍代表匯報此事,兩人到中關村88號樓的斗室中動員他公開發表。王姓軍代表回去後將陳景潤的科研情況報告給了中國科學院黨組。幾天後,主持中科院黨組工作的武衡來到數學所,對數學所黨委書記趙蔚山說:「聽說你們這裡有個青年做出了一個很了不起的研究,卻不敢將論文拿出來發表,這很嚴重,為什麼不敢拿出來?這麼重要的研究成果應該直接向周總理匯報。」不久,武衡在全院黨員幹部大會上說:「數學所有一位青年研究人員,做出了一項很重要的研究成果,將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大大向前推進了一步」。
1973年4月,中國科學院主辦的《中國科學》雜誌,公開發表了陳景潤的論文《大偶數表為一個素數及一個不超過兩個素數的乘積之和》。接著,中國科學院《科學工作簡報》第七期發表了題為《數學基礎理論研究的一項成就》一文,概括地介紹了陳景潤的這項研究成果。中央某領導看了這份簡報,要求中國科學院將陳景潤的論文寫一份詳細摘要。1973年4月20日,中國科學院將陳景潤的「1+2」論文放大印製在八開紙上,報送中央。
新華社女記者顧邁南與攝影記者鍾巨治一起到中國科學院,就陳景潤的情況採訪了數學所領導後,趕寫出兩篇新華社內參, 分別是《青年數學家陳景潤取得一項具有世界領先水平的科研成果》,《關於陳景潤的一些情況》。在這篇《情況》裡,反映了陳景潤的處境和身體情況,說他的腹膜結核病情危險,急需搶救。文中引用了一段被採訪者的話:「如何對待陳景潤這樣的知識分子,如何對待陳景潤這類理論工作,請中央表個態。」這兩篇發表在《國內動態清樣》上的內參受到了中央的高度重視。江青在內參上寫道:「主席,此事還是請你過問一下為好,至少要先把他的病治好。」(另說江青批示是「主席,是否先救活陳景潤為好?」)毛澤東看了後圈閱,並批示:「要搶救。請文元同志辦。」(另說毛澤東批示為「請文元同志辦。」姚文元又批示:「陳景潤的論文在哲學上有什麼意義?」 江青對秘書說:「姚文元『書呆子』,他的批示文不對題。你給(國務院科教組副組長)遲群打個電話,告訴他趕快到我這裡來,關於陳景潤的工作、生活條件我跟他講一講,這是他負責的領域,我命令他快快來。」江青安排由遲群去中科院把毛澤東的批示落實到底)1973年4月27日,中科院黨組負責人武衡與數學所黨委負責人趙蔚山親自到88號樓陳景潤的斗室,接他到清華大學醫院由專家做會診,會診結果表明,陳景潤身染嚴重的肺結核和腹膜結核病,必須立即住院治療。當天晚上,陳景潤被安排到解放軍第309醫院住院,直至幾個月後病情穩定後出院。[2]
1973年,英國數學家海尼·哈伯斯塔姆與德國數學家漢斯-埃貢·里歇特合作撰寫的《篩法》正在付印,在看了從香港郵來了陳景潤論文的複印件後,兩人給《篩法》一書又增加了新的一章——《陳氏定理》,並在這一章的首頁寫道:
「我們本章的目的是為了證明陳景潤下面的驚人定理,我們是在前十章已經付印時才注意到這一結果的;從篩法的任何方面來說,它都是光輝的頂點。」
1974年,周恩來親自提議陳景潤出任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被安排在天津代表團。1977年破格被提升為研究員。1978年1月,作家徐遲發表報告文學《哥德巴赫猜想》,引發全國轟動,陳景潤聲名鵲起。
從1978年開始,他從事培養碩士及博士研究生的工作。1979年1月6日受邀前往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訪問。1980年當選中科院物理學數學學部委員。先後受聘擔任貴州民族學院、河南大學[3]、廈門大學、青島大學、華中工學院、福建師範大學等校兼職教授,並任《數學季刊》主編、國家科委數學小組成員及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他當選為第四、五、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1992年獲得華羅庚數學獎。[4]
陳景潤體質很差,加上文化大革命時期,陳景潤被扣上「臭老九」的帽子而被紅衛兵進行改造。身體上和心理上的雙重摧殘,再加上長期惡劣的生活工作環境和超強工作,1973年曾患嚴重的腹膜結核,1984年又患帕金森綜合症。1996年3月19日13時10分因肺炎併發症去世,將遺體捐獻給醫院解剖,享年63歲。
陳景潤主要研究解析數論,1966年發表《大偶數表為一個素數及一個不超過二個素數的乘積之和》[5][6][7](簡記為(1,2)或(1+2)),成為哥德巴赫猜想研究上的里程碑。而他所發表的成果也被稱之為陳氏定理。這項工作還使他與王元、潘承洞在1982年共同獲得中國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1978年,陳景潤用哥德巴赫猜想(1 + 2)相同的篩法證明了,有無窮對自然數m,p,其中p是素數,m是一個2-殆素數,兩者之間只相差2。也就是說,證明了孿生素數猜想中的(2 - 1)。
法國數學家安德烈·韋伊曾這樣稱讚他:「陳景潤的每一項工作,都好像是在喜馬拉雅山山巔上行走。」 [8][需要較佳來源]
著作有《初等數論》等。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