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臺灣漢詩詩人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陳夢林(1664年—1739年),字少林,福建省漳州人,漳浦縣監生,與周鍾瑄、阮蔡文被稱為「諸羅三賢」,並與藍鼎元、莊亨陽齊名的漳州學者。人稱其「漳之奇男子」。時人稱為「他齋先生」,他的居處經常換,且在住宅門額上書寫「他齋」的原故。他年少發憤讀書,留心經事濟世,習有兵法策事。
清康熙三年(1664年)生於漳州漳浦縣雲霄鎮(今屬雲霄縣),二十五年(1686年),陳夢林遊學於黔中,考試生員名列第一,黔州知州黃虞庵因才學出眾,薦入太學。五十年,黃虞庵任福建巡撫,招夢林人署。五十五年(1716),諸羅知縣周鐘瑄延請陳夢林纂修邑志。」康熙六十年(1721),陳夢林在總兵藍廷珍軍中為謀士,參贊戎情。後又於雍正元年(1723)遊歷臺灣數月,著《臺灣後遊草》一書。返鄉後婉謝總督推薦做官的機會。乾隆四年(1739),一代奇才在「他齋」中告別人世。
《諸羅縣志》的纂修[1]。是陳夢林以其對臺灣時局投入的關注及治史的嚴謹態度。他以為,「清人初得臺灣,不事經理,文恬武嬉,偷安旦夕。」「天下有宏遠深切之謀,流俗或以為難而不肯為,或以為迂而不必為。其始為之甚易而不為,其後乃以為不可不為而為之,勞費已十百千萬矣。」此種史家透徹的洞察力,也有鑑於明代在澎湖及南澳治理上的得失,因明朝政府以為島嶼險遠,不必重視設防,而使陸外為海盜和倭寇的盤穴,陸疆沿岸遭殃。雖後來設總兵在島上鎮守,然已付出極大的代價。陳夢林請政府要臺灣的設防治理,他又說:「今半線至淡水,水泉沃衍,諸港四達,猶玉之在璞也。流移開墾,舟楫往來,亦既知其為玉也已。而雞籠為全臺北門之鎖鑰,淡水為雞籠以南之咽喉,大甲、後壟、竹塹皆有險可據,乃狃於當前之便安,不規久遠之計,為之增置縣邑防守,使山海之險,馳而無備。將必俟亡羊而始補牢乎!南澳、澎湖、臺灣之往事可睹已!」陳夢林的言辭懇切,終得到清政府的重視。後來雞籠、淡水先後設置防務。
陳夢林為《諸羅縣志》搜集資訊,遍遊全縣境,輾轉於臺灣沿海、山地和平原,對於現在臺灣基隆到嘉義間的描述,散佈於《諸羅縣志》各卷,他認為北疆擁有良港和三大平原(今北臺灣),且與廈門、福州交通方便,短期內可成為聚眾的市集。其時諸羅縣建置僅三十餘年(1684設縣),規制未備,他對「島嶼、汊港之出入險易,戰艋民船之大小堅脆」,皆作了詳盡的調查。重視及考訂縣地內可以駐兵設險、墾田建市者。
五十六年,費時八個月的編纂,《諸羅縣志》終於完成,全書共十五萬言,志有十二,即:封城志、規制志、秩官志、祀典志、學校志、賦役志、兵防志、風俗志、人物誌、物產志、藝文志和雜記志,及形勝、海道、水陸防汛、漢俗、番俗等四十七目。它為臺灣文化史上留下一曲不朽的篇章,近三百年來一直是人們瞭解和研究臺灣的重要文獻,記錄極其豐富珍貴的臺灣文化、歷史、語言、民俗、宗教等方面的資料。學者以為《諸羅縣志》是所有臺灣地方志中較優異者。
著作有《漳州府志》、《漳浦縣志》、《諸羅縣志》、《臺灣後遊草》、《他齋詩文集》、《遊臺詩》等。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