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散蒂帝國(英語:Ashanti Empire),或稱阿散蒂邦聯(Ashanti Confederacy),是18世紀初至20世紀中期(1701–1957)非洲加納中南部的阿坎族王國。

Quick Facts 阿散蒂帝國the Ashanti Empire (阿散蒂契維語(英語:Asante dialect)), 地位 ...
阿散蒂帝國
the Ashanti Empire  阿散蒂契維語英語Asante dialect
1670年–1902年
1935年–1957年
Thumb
旗幟
Thumb
國徽
Thumb
阿散蒂王國地圖
地位聯邦
首都庫馬西
常用語言阿散蒂契維語英語Asante dialect官方語言
宗教
阿散蒂祖先崇拜宗教與神話英語Asase Ya (阿肯教英語Akan religion)
政府君主制
• 1670–1717(首任國王)
奧塞·圖圖一世
• 1888–1896 (阿散蒂王國獨立時的第13位國王)
Prempeh I英語Prempeh I
• 1931–1957 (阿散蒂王國獨立時的最後1位國王)
Prempeh II英語Osei Tutu Agyeman Prempeh II
• 1999–至今 (加納內部君主專制民族地方,即阿散蒂大區)
奧通富沃·納納·奧塞·圖圖二世
立法機構阿散蒂科托科 (庫馬西議會)[1]
Asantemanhyiamu (國民議會)
歷史 
• 建立
1670
• 自登基拉獨立
1701
• 英國保護國
1896
• 自治
1935
• 與加納一同作為阿散蒂地區國家聯盟
1957
• 聯邦
當前
面積
1874[2]259,000平方公里
人口
• 1874[2]
3000000
貨幣
前身
繼承
登基拉王國
[[Bonoman英語Bonoman]]
英屬黃金海岸
迦納
今屬於加納
Close

阿散蒂原為登基拉邦的藩屬。18世紀初(1701)與近鄰各部落組成聯邦,建都庫馬西奧塞·圖圖(約1695~1717在位)統治時,征服多馬和塔福,打敗登基拉奧塞·圖圖設置了一個金凳子,作為民族意志和國王權威的象徵。

阿散蒂王是聯邦最高的酋長,是整個聯邦的政治和精神領袖。各邦的酋長參加阿散蒂聯邦(Ashanti Confederacy)酋長議事會,是平等的一員,阿散蒂王無權處置他們的土地和財產。但他們要宣誓效忠,交納貢賦,遵守貿易規章,戰時要提供一支部隊參戰。

英國利用阿散蒂聯邦的鬆散聯合,挑撥阿坎族各邦同阿散蒂王之間的矛盾,推行分而治之的殖民擴張政策,導致第一次阿散蒂戰爭的爆發。

歷史

第一次阿散蒂戰爭

1805年,阿辛土邦英語Asen (state)的兩名酋長,不服從阿散蒂王的命令,逃到芳蒂土邦避難。阿散蒂赫內要求交出逃犯,芳蒂斷然拒絕。1806 年,阿散蒂與芳蒂之間爆發戰爭。5月,在距海岸角4英里的阿波拉鎮,芳蒂軍的主力被徹底擊敗。兩名阿辛酋長逃進英國據點海岸角,英國殖民者立即插手阿坎族的內部事務,承諾「用調解或武力方式」援助阿辛酋長和芳蒂人。6 月15~16日,英軍與阿散蒂軍戰於安諾馬布鎮的威廉堡。阿散蒂軍裝備落後,傷亡慘重,未能攻克堡壘。但英軍也傷亡大半,指揮官懷特身負重傷,孤立無援,被迫懸旗求和,交出了一名阿辛酋長(另一名逃亡)。

阿散蒂軍剛剛班師回朝,芳蒂就掀起叛亂。1809年,派兵攻打阿散蒂聯邦的兩個重要出海口埃爾米納鎮和阿克拉鎮。1811年和1814年阿散蒂兩次次出兵反攻,芳蒂正式併入阿散蒂聯邦,由阿散蒂派總督治理。1817年9月,英阿雙方簽訂了臨時協定,英國承認芳蒂屬於阿散蒂聯邦。

第二次阿散蒂戰爭

1822年查理·麥卡錫就任獅子山和黃金海岸總督後,立即準備侵略阿散蒂的戰爭。5月,一名阿散蒂商販與英國警察發生衝突,英國警察被打死。麥卡錫以此為藉口,發動戰爭。 1824年1月,阿散蒂軍1萬餘人由西向沿海推進,英軍出動2500人堵截。21日,麥卡錫親自率500人在邦沙索村河岸阻擊阿軍主力(邦薩索戰役),依託山勢,以炮火封鎖河面。阿軍強渡猛攻,英軍大敗,僅歐洲籍官兵便死92人,傷187人,麥卡錫受傷自殺。阿散蒂軍也付出重大代價。

第三次阿散蒂戰爭

Thumb
1896年英屬黃金海岸地圖

1826年英國編成一支特種「突擊兵團」,吸收大量荷蘭、丹麥傭兵參加,並裹脅了大批芳蒂人,發動第三次戰爭。阿散蒂軍在卡塔曼索村先勝後敗(卡塔曼索戰役英語Katamanso War)。1831年英國與阿散蒂簽訂協定,規定登基拉、阿辛等邦解除對阿散蒂王的臣屬義務;阿散蒂不得對貿易加以任何限制;英國確認阿散蒂國家的獨立。由於英國的侵略和干涉,阿散蒂的統一遭受了嚴重的挫折,阿散蒂聯邦由盛轉衰。

1814年,英國和黃金海岸沿海地區部落酋長簽訂保護條約,阿散蒂聯邦失去它在沿海的大部分成員。

第四次阿散蒂戰爭

1874年2月,英軍占領庫馬西,炸毀皇宮,燒毀市鎮後撤出。3月14日簽訂福梅納條約英語Fumena Treaty,英國強迫阿散蒂賠款5萬盎司黃金,放棄登基拉、阿辛、阿基姆、阿丹西和埃爾米納等地區。1896年英軍再度占領庫馬西,阿散蒂聯邦的普列姆佩一世英語Prempeh I(Agyeman Prempeh,1888-1892在位)等被流放塞席爾群島

金凳子之戰

阿散蒂人最引為驕傲的王母英語Queen mother (Africa)雅·阿散蒂娃英語Yaa Asantewaa。其實,阿散蒂娃並不是阿散蒂王國的王母,而是王國所屬的埃德維索(Edweso;Ejisu)酋長國的王母。她大約於1840年出生在埃德維索邦一個以勇猛著稱的名門之家。她長期務農,勤勞好施,深得百姓好評,五十多歲時被遴選為王母英語Queen mother (Africa)。在普列姆佩一世國王遭流放時,埃德維索的大酋長考菲·阿夫蘭也一起被流放。於是,阿散蒂娃就成為這個酋長國的代理大酋長。1900年3月,在英國殖民當局威脅阿散蒂人必須交出金凳子的時候(金凳子之戰,the War of the Golden Stool),她無畏無懼,挺身而出,奮力抗爭,拒不透露金凳子的下落。在英國人得悉金凳子藏在一個叫巴雷的地方,並偷偷派兵來搶奪的時候,她率領族人進行伏擊,使英國人的陰謀未能得逞。在英國從其西非的其他殖民地調集大軍前來征討時,阿散蒂娃則率領一支有5000多人的部隊,採用正面進攻、側面騷擾、暗中伏擊等多種戰略戰術同他們周旋。經過九個多月的戰鬥,阿散蒂娃兵敗被俘,也被英國殖民當局流放到塞席爾島。阿散蒂娃領導的鬥爭雖然失敗了,但是,她卻被加納、甚至整個黑非洲譽為反抗英國殖民統治的女英雄。

1902年1月1日,英國宣布阿散蒂為直轄殖民地(保護國)。

1935年1月31日,阿散蒂聯邦恢復,普列姆佩二世英語Prempeh II(1892~1970)為王。但不再是一個獨立國家,只是英屬黃金海岸的一個行政區。

外部連結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