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防禦方陣(英語:Combat box),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陸軍航空軍的重型戰略轟炸機使用的戰術編隊。是一種將航空編隊集中在稱為「方陣」的示意圖繪製編隊的做法,將每個轟炸機編置在一個不可見的方陣狀區域中的戰術。防禦方陣也被稱為「交錯編隊」。它的防禦目的是增強轟炸機槍枝的火力,而在進攻方面則將炸彈的轟炸目標集中在一起[1]。
最初的編隊是根據戰前空軍軍團的學說創建的,即大規模的轟炸機群可以在沒有戰鬥機護航的情況下,在白天發起攻擊和摧毀目標時,只需要依靠其防禦性機槍的聯鎖火力,而這通常只能靠轟炸機裝備的「白朗寧M2 50口徑(12.7毫米)重機槍的火力。但是,美軍轟炸機使用高空轟炸的戰術導致了的一些因素,要求採用更緊密的轟炸模式,即使有護航戰鬥機出現後,防禦方陣仍繼續使用。直到1944年春季開始在歐洲上空飛行,美軍的護航戰鬥機飛越在高空的防禦方陣前方,對德國空軍的戰鬥機進行打擊,這大大減輕了轟炸機編隊被攔截的威脅。
這個構想的產生歸功於駐紮在英格蘭第305轟炸機大隊的司令柯蒂斯·李梅上校。但是,自從1942年8月17日首次轟炸任務以來,美國第八航空隊一直在嘗試不同的戰術編隊,其中幾種也被稱為「方陣」。李梅的小組在1942年12月創建了「標槍向下」的編隊,這種形式成為隨後出現的眾多空中方陣的基礎。
1942年8月,駐紮在英格蘭的美國第八航空隊的前十次任務是對法國的淺空突擊,得到了英國皇家空軍噴火戰鬥機護送的大力支持。美軍的B-17轟炸機中隊由六架飛機組成,各中隊之間相距2至4英里,以避免經驗不足的機組人員在空中相撞。儘管無法互相支援,但六架飛機中隊具有簡單和易於控制的優點。一個中隊內的轟炸機被堆放在三個不同的高度,最高和最低之間大約150英尺(46米),除了平線以外,相互之間沒有支撐的要素。隨著任務的規模越來越大,滲透力越來越深,以及面對敵方越來越有效的防禦方式,美國空軍意識到需要更緊湊的編隊,並恢復到戰前標準的三機V型編隊。中隊由三個戰鬥機組成V型,都在同一高度飛行,其中兩個中隊組成一個編隊,第二個中隊位於後方,並向右錯開。整個編隊高600英尺(180米),深500英尺(150米),直徑近2500英尺(760米)。事實證明,這種做法很麻煩,就像36架飛機的替代方案一樣,使許多轟炸機炮手的射擊火力受到限制[1]。
第八航空軍最初的兩個重型戰略轟炸機組轉移到北非,並在10月和11月被四組新的B-17轟炸機(第306、91、303和305組)和兩個B-24轟炸機(第44和93 BG組)取代,每一組都在試驗自己的編隊。他們早期的任務包括了許多機械性的失誤(「中止」),這阻礙了計劃有效的發展。
在1942年11月至二戰戰爭結束之間,為了應對不斷變化的條件,特別是應對德國戰術的變化,這種戰術強調了對轟炸機前方薄弱火力的正面攻擊。第305轟炸機大隊對18架的「標槍向下」編隊進行了創新,該編隊將一個分隊內的飛機按太陽方向向下排列。這有助於較高飛機上的炮手看到較低飛機而不會被眩光所蒙蔽。在正面的立面圖上,編隊看似於一組樓梯,但在側面圖的平面上卻像一個尖矛。與早期轟炸機在最低位置飛行的小組編隊不同,改變後的轟炸機被垂直放置在編隊的中央。在1942年12月6日的里爾任務中,305轟炸機大隊成功地測試了該編隊,並立即被其他三個B-17轟炸機小組採用。
305轟炸機大隊很快形成了一種更加緊湊的交錯編隊,該編隊在正面方向向下堆疊,但在相反方向上則向上堆疊。另外,在由3個中隊組成的18架飛機的方陣中,額外再增加一個三架轟炸機的中隊,該機組是位於編隊中最外側的中隊,以提供額外的支援。這導致了由21架轟炸機組成平面的V形構造,該構造在1943年1月13日成為所有航空小組的標準,於1943年1月13日統一採用,直到1943年9月。
1943年,人們發明了使用裝配編隊,通過將經過改裝的舊式轟炸機和採用獨特的噴漆方案來組織編隊。這些飛機在整個戰爭期間繼續使用,甚至隨著其他科技的發明而進化[2]。
儘管防禦方陣最初是圍繞著一組飛機設計的,但後來擴展為三組一起作為「戰鬥機翼」飛行的編隊,所有飛機都在相同的菱形編隊內,在方陣內的中隊中心有一個主要的轟炸機(或一組轟炸機),以及兩架轟炸機(或編組)以V字形緊隨其後,其中一架轟炸機的高度位於中心上方,或在中心下方,相互防禦。隨著新的防禦方陣將各小組放置在同一水平的縱列中,並以不同的高度堆疊,以降低轟炸機被攻擊的危險性。但這導致後方編隊容易滯後,從而影響了防禦戰術和轟炸性能。
是由54架飛機組成的機盒編隊(基本上是3個中隊的18架飛機,以與類似盒子和蓋子上下堆疊在一起),是從提供防禦火力以對抗正面攻擊的需求演變而來的。編隊的堆疊使得當飛機中隊在執行任務遠離陽光時,編隊則朝相反的方向變形,這樣就形成了一個更緊湊的機盒。在1943年5月以前,第八航空軍只有四個B-17部隊,通過不斷將不同的中隊合併成複合群,或者在方陣中加入第四組,形成菱形的編體,方陣通常垂直展開3000英尺(910米),7000英尺(2100米)深,2000英尺(610米)寬。但在編隊後方位置尾隨的飛行小組,被證明很容易受到德國空軍的末端攻擊戰術影響,也很難掩護。
機盒編隊最嚴重的缺點,是編隊末端尾隨的最低層和最高層的機組相互保護最少。另一個風險是,如果飛機失誤垂直重合在一起,則會被上方降落的炸彈擊中(見圖):
在1943年夏季,第八航空軍的規模擴大到16個B-17編組和4個B-24編組,到第二年6月增長到39個編組。自1943年秋開始,隨著重型轟炸機的機組人員和設備增加後,第八航空軍擁有的飛機從35架增加到62架,並且由於許多轟炸機機組在一次飛行任務中分成了兩個團隊,因此開始不再使用複合機群編隊。
不過,第八航空軍依然有使用B-17戰鬥機組成54架飛機的機盒編隊,以用來練習和紀律來維持編隊。雖然轟炸機的數量增加了維持編隊的難度,然而,54架戰機總共可以部署700門重口徑防禦機關槍,作為對抗戰鬥機的強大防禦。自1944年5月以來,隨著高射炮火成為對轟炸機編隊更大的威脅後,美軍以一種更為鬆散的編制組成了36架飛機的機盒編隊,此編制也成為二戰往後剩餘時間的標準機制。但為了預防會有大量戰鬥機攔截時,轟炸機也會再次組成54架戰機編隊。
美國第2航空師則使用B-24轟炸機組成27架飛機方陣的變體,但B-24的編隊比B-17的編隊的難度更高,也比B-17在更高的高空飛行,導致駕駛艙的能見度也有限。每個中隊的一個分隊(通常是中隊/領隊和高/右中隊,最下面的中隊/左翼中隊)移到隊形的外側,以便與後面的分隊並排。這樣形成的線段寬度為2,440英尺(740 m),垂直為700英尺(210 m),但深度僅為320英尺(98 m),這大大縮短了越過目標上空的時間。在不斷改進編隊的過程中,美軍將方陣中的領隊中隊轉移到最高位置,和第二中隊與之重疊,並降低了150英尺(46米),第三中隊排在第二中隊後面,再低150英尺。在戰爭的最後幾個月中,證實這產生了毀滅性的準確轟炸的效果[2]。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