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樂府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閩南樂府,為南管館閣,1961年於臺北市成立,原名閩南管府管弦研究社,後改為現名台北市閩南樂府弦管研究會。[1]曾於1993年獲得教育部民族藝術薪傳獎南管團體獎。[2]為臺灣目前較活躍的南管館閣之一。[3]
成立時間 | 1961年 |
---|---|
創始人 | 吳貞 |
類型 | 南管館閣 |
地址 |
|
網站 | 閩南樂府的Facebook專頁 |
歷史沿革
1959年,菲律賓「四聯樂府」來臺訪問,在大稻埕慈聖宮交流演出,曾雄、吳永輝、陳炳煌、吳貞等人受其影響,感覺到南管的重要性,吳貞(泉州北峰西埔村人,原名吳世民)便與南管絃友及光復後來台的閩籍同鄉共同發起,1961年登記成立閩南管府管弦研究社,為臺北地區最早的民間南管團體之一。曾先後聘請南聲社的吳彥點、新加坡華僑黃清標等人駐館教學。[1][4][5]
閩南樂府在1960到1980年代相當活躍,和東南亞的南管館閣往來密切。[1][6]1963年舉辦「南管戲培訓班」聘請徐祥、李祥石、翁秀塘、陳令允、陳璋榮等人教學,學員吳素霞等人被稱為「十三金釵」。[7][8][9][10][11][12]
1965年聘為陳璋榮為館先生,徐祥教梨園戲。1972年聘吳昆仁為教師。[13]1973年改為現名台北市閩南樂府弦管研究會。1983年聘尤芬奇為駐館教師。[1]
1992年舉辦南管研習班。[1]
獲獎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