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閘遺址[2][3]北運河金門閘遺址[4]位於河北省廊坊市香河縣鉗屯鄉紅廟村南,故又稱紅廟村金門閘北運河東岸、青龍灣河入口處。是京杭大運河大運河)在河北省的文物保護單位子項[5]

Quick Facts 大運河·金門閘[a],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 ...
大運河·金門閘[a]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
地址香河縣
分類古建築
時代不詳
編號6-0810-3-513
認定時間2006年(2013年3月合併)
Close

香河縣誌》所記,清朝雍正七年(1729年),為減輕北運河水患,開鑿青龍灣減河以洩洪,並在河口設置滾水石壩一座。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改滾水壩為石閘,在兩岸增建閘台。乾隆帝賜名金門閘,並題詩稱讚:金門一尺落低均,疏浚引河宣漲淪。通策略同捷地閘,大都去害貴抽薪[1][5]。南台基上曾刻碑留存此詩[5]

金門閘是北運河上的第一個減河閘。建成後,使北運河的汛期河水可沿青龍灣下泄,保證行洪安全。非汛期,則可閉閘蓄水,保持水位,以利通航及下游供水。民國十四年(1925年),金門閘改建。現存台基為此次改建所留。1974年,石建強建土門樓洩洪閘,同時廢止金門閘。目前,除南北閘台及其地面殘留的幾塊石碑外,未有其它留存[5]。2017年8月,記者在實地走訪中,探知南閘台的殘存約三米高,呈梯形排列[1]。北閘台保存較為完整,平面略呈梯形,外壁為條石,內填夯土。殘留的石碑,有雕刻蟠龍紋、重修碑記字樣和參與修繕人員姓名。近期修繕金門閘遺址時,保留原有石砌塊與銀錠榫[3]

2006年,京杭大運河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金門閘遺址[2](或稱北運河金門閘遺址[4])為其子項之一[5]。2023年時,已建成金門閘展館[2]

備註

注釋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