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面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金山面,是臺灣新竹市的一個地區名稱,其位置在今東區端,範圍大致包括金山里、仙水里的全部及科園里的東半部。

快速預覽 漢字, 白話字 ...
金山面
漢字金山面
白話字Kim-san-bīn
台語羅馬字Kim-san-bīn
閩南拼音Gīmsānbbîn
關閉
快速預覽 客家語漢字, 客語白話字 ...
金山面
客家語漢字金山面
客語白話字Kîm-sân-mien
臺灣客拼gimˋ sanˋ mienˇ (海陸腔)
關閉

歷史

台灣清治末期至日治前期,該地區為一街庄,稱為「金山面庄」,隸屬於竹北一堡。該庄北與柴梳山庄為鄰,東與柯仔湖庄為鄰,南邊為草山庄,西邊為雙溪庄埔頂庄[1]

1920年(日治大正九年),改制為「金山面」大字,隸屬於新竹州新竹郡新竹街[2]。1930年新竹街升格為新竹市,該地區仍屬之。戰後之初新竹市改制為省轄市,大字亦改制為里。其後因人口增加,已細分成多個里。

交通

縣道122號大致經過金山面地區的北部邊界,往東可前往竹東,往西可前往新竹市市中心。

學校

產業

寺廟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