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夏德·梅爾廷·維爾施泰特(德語:Richard Martin Willstätter,1872年8月13日—1942年8月3日),皇家學會成員[1],德國有機化學家,1915年獲諾貝爾化學獎。
里夏德·維爾施泰特 Richard Willstätter | |
---|---|
出生 | Richard Martin Willstätter 1872年8月13日 德國,巴登,卡爾斯魯厄 |
逝世 | 1942年8月3日 瑞士,Locarno,穆拉爾托 | (69歲)
國籍 | 德國 |
母校 | 慕尼黑大學 |
知名於 | 有機化學 |
配偶 | Sophie Leser (1903-1908年; 直到她去世; 有兩個孩子)[2] |
獎項 | 諾貝爾化學獎 (1915年) 戴維獎章 (1932年) Willard Gibbs Award (1933年) 皇家學會成員[1] |
科學生涯 | |
研究領域 | 物理化學 |
機構 | 慕尼黑大學 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 柏林大學 德皇威廉研究院 |
博士導師 | Alfred Einhorn 阿道夫·馮·拜爾 |
1894年在慕尼黑開始植物鹼化學的研究,闡明了托品的化學結構,這就是阿托品與古柯鹼等分子中的主要部分;就讀慕尼黑大學時導師是1905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阿道夫·馮·拜爾;1905年至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為教授,開始葉綠素的研究;1911年-1915年在德皇威廉研究院短期工作,隨即回到慕尼黑發展同化作用的研究,後來又更系統地繼續酶化學的工作,獲得多種較純的酶;1938年由於猶太人的身份遭到蓋世太保追捕而從德國逃往瑞士,1942年逝於瑞士。
參考資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