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中国东汉文人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漢靈帝時,州郡徵召酈炎,酈炎不願前往就職,作了二首詩以見其志。[4]
酈炎後來得了瘋病,酈炎向來孝順,母親病重,酈炎因而精神失常,酈炎的妻子剛生完小孩受驚嚇而死,妻家到官府控訴酈炎,於是酈炎被逮捕入獄。由於酈炎染瘋病所以也無法對質,熹平六年(177年),酈炎死在獄中。年僅二十八歲,尚書盧植爲他作誄,來彰顯他的美德。[5]
酈炎十七歲作《酈篇》,二十七歲作《七平》(《遺令》四帖)。[6][7]《遺書令》寫在撕破的衣裳上,是酈炎臨死時寫給早亡的父親、母親、出生不久的兒子止戈的信。
《後漢書》僅收錄了《見志詩》詩二首,《見志詩》涉及的歷史人物有八人,但主要是以詠史見志。其中提及的人物有陳平、韓信、賈誼、周勃、灌嬰、伯樂、卞和、孔子。
游國恩《文學史·五言詩的起源和發展》中提及酈炎的《見志詩》二首表示作者不信宿命的思想、超邁絕塵的雄心壯志和賢材被抑不用的感慨。認為東漢末年,漢桓帝、漢靈帝之際,五言詩作者代表有秦嘉、蔡邕、酈炎、趙壹、辛延年、宋子侯等人。
朱自清認為酈炎的《見志詩》是「吟詠情性」,自述懷抱,而歸於政教。[8][9]
葛曉音指出酈炎的《見志詩》二首,將西漢以來文人四言、騷體詩中早已出現的窮達之嘆用以五言詩的形式表現出來,為五言詩發展的契機,認為其託物喻志的興寄開魏晉阮籍《詠懷》詩和左思《詠史》詩的先聲。[10]
翦伯讚認為五言詩大半為文學家發揮個人興奮或抑鬱之作,像酈炎的《見志詩》、趙壹的《疾邪賦》、孔融的雜詩等,覺得那些文詞都通俗平易,就像歌謠,判斷這些詩不能成為萬人傳誦的歌謠,因為內容都是作者發洩自身的抑鬱。[11]
[編]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