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馬之亂又被稱為廣州之亂,是三國時期孫吳滅亡前由廣州軍吏郭馬發起的一次民變,波及吳國廣州多地(今廣東大部、廣西東部),吳主孫皓曾調遣17000人的軍隊南下平亂。但不久後,吳國便遭晉國大舉進伐而滅亡。郭馬之亂的結果也不得而知。

Quick Facts 郭馬之亂, 日期 ...
郭馬之亂
日期始於天紀三年夏,結束時間不詳
始於咸寧五年夏,結束時間不詳
279年-?
地點
吳國廣州地區(約今廣東大部、廣西東部)
結果 不詳
參戰方
郭馬叛軍 東吳
指揮官與領導者
郭馬
殷興
吳述
王族
何典
廣州牧滕脩
交州牧陶璜
徐陵督陶濬
廣州督虞授
廣州刺史徐旗
廣州刺史閭豐
南海太守劉略†
蒼梧太守王毅
兵力
不詳 滕脩部10,000人
陶濬部7000人
陶璜部不詳
Close

事件背景

吳永安六年(263年),交阯郡吏呂興殺郡守孫諝起義,得到九真、日南兩郡的響應,並遣使表示願意接受曹魏(次年為所代)的管轄。

此後,孫晧曾於寶鼎三年(268年)、建衡元年(269年)兩次派兵南下平叛,至建衡三年(271年)才重新收復三郡。[1][2][3]前部督脩則平叛的戰鬥中戰死,其子脩允被任命合浦太守。

事件經過

天紀三年(279年)夏,修允被調任為桂林太守,但因病留在廣州,派部下郭馬先率兵五百到桂林郡安撫當地少數民族。不久後,脩允病死於廣州,手下士兵按規制應分別調往合浦、桂林二郡,郭馬等人所率都是幾代從軍的戰友,不願分開,孫皓此時又派人在廣州普查人口,郭馬與部下何典、王族、吳述、殷興藉此散佈謠言,煽動士兵百姓,糾集部眾進攻廣州,殺廣州督虞授王蕃弟王著、王延因不為郭馬所用,亦被害[4]。郭馬自稱安南將軍,都督交、廣二州軍事;殷興稱廣州刺史;吳述稱南海太守。隨後由何典率軍進攻蒼梧,王族進攻始興[5]

孫皓任命執金吾滕脩為鎮南將軍,假節,領廣州牧,帶兵一萬從東路進兵討伐郭馬、殷興、王族等人,在始興被王族的軍隊所阻,難以前進。在這段時間裡,郭馬又殺死了南海太守劉略,驅逐廣州刺史徐旗。孫皓又派徐陵督陶濬率兵七千從西路進兵,命交州牧陶璜集結所屬部隊和合浦鬱林兩郡的兵馬,準備東西兩路合擊郭馬。[6][7][8]

當年十一月,晉軍兵分六路,大舉伐吳。陶濬的軍隊此時剛行進到武昌,聽到消息後便停止進軍,之後撤回了建業,後試圖組織兵力抵抗晉軍,未能成功。[9][10]滕脩得到消息後,也立即率大軍北還,但剛走到巴丘(今湖南省岳陽市),便聽到了吳國向晉國投降的消息。[11]

此後,滕脩、陶璜先後向晉國投降,並被復命原職,繼續分別鎮守廣州、交州。郭馬的結局在史書中未予交代。

事件影響

陸機在《辨亡論》中,將郭馬之亂作為吳國滅亡的原因之一。[12]

注釋

參考資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