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萑苻之亂,前522年(周景王二十三年、魯昭公二十年、鄭簡公八年)鄭國的盜賊聚集在萑苻之澤(蘆葦塘),被子太叔平定。
鄭國的子產(公孫僑)有病,對子太叔(游吉)說:「我死後,你必定執政。唯有有德者能以寬大來使百姓服從,其次莫若嚴厲。火勢猛烈,民眾看著就怕,所以死於火的人很少。水性懦弱,民眾輕視而玩弄,死於水的人很多。所以寬大不易。」子產得病數月去世。子太叔執政,不忍嚴厲,而奉行寬大政策。鄭國很多盜賊聚集在蘆葦叢生的湖澤(今河南省中牟縣東北)里作亂。太叔後悔沒有聽子產之言。發動徒兵攻打萑苻之盜,將他們全部殺死,鄭國的盜賊稍稍收斂。 孔子評價這件事,認為寬猛相濟,政事才能調和。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