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記載
春秋末年成書的《左傳·昭公二十年》記載有齊國大夫晏嬰對於齊地古史的一段話:「昔爽鳩氏始居此地,季萴因之。有逄伯陵因之,蒲姑氏因之,而後太公因之。」[2]又按東漢時班固所編撰的《漢書·地理志下》記載,爽鳩氏與少昊是同一時期,季萴為虞夏時期,逄伯陵與商湯同時,蒲姑氏,即薄姑氏,為商代末年的諸侯,太公則是指齊太公姜子牙。[1]從商湯到商末,此處所說的逄國是一個存在時間幾乎與商朝相始終的諸侯國。[3]
戰國初期成書的《國語·周語下》「景王問鐘律於伶州鳩」一文中有「我姬氏出自天黿,及析木者,有建星及牽牛焉,則我皇妣大姜之姪、伯陵之後逄公之所憑神也」,三國時期吳國史學家韋昭注釋稱「伯陵,大姜之祖有逄伯陵也。逄公,伯陵之後,大姜之姪,殷之諸侯,封於齊地」[4],其中「大姜」是指周太王古公亶父的妻子、周文王昌的祖母太姜,由於逄公是太姜的侄子,由此可知這位逄公以及他的先祖逄伯陵也都是姜姓。《山海經·海內經》中也有伯陵為炎帝之孫的記載[5]。
其後史家多沿用了這些觀點:晉代杜預注《左傳》「有逄伯陵因之」一句時,稱「逢伯陵,殷諸侯,姜姓」[6];元代於欽撰《齊乘》有「逢伯陵,商之諸侯,封於齊」[7]。
都邑考釋
南宋鄭樵著《通志·氏族略·以國為氏》「逄氏」一條:「逄氏,音龐,商諸侯,封於齊土,至商周之間有蒲姑氏代之。至武王伐商後封太公焉。其地在今臨淄。」《齊乘·古蹟》「逄陵城」一條:「逄陵城,般陽府東北四十里。逢伯陵,商之諸侯,封於齊,薄姑氏因之,後太公又代之」[7]:580,此處「般陽府」是指元代在山東省北部的行政區劃般陽府路,治所為淄川縣(今淄博市淄川區)。
文物佐證
從1979年開始,考古人員對山東省濟陽縣劉台子遺址多個墓葬進行了發掘,出土了卷鼻象足方鼎等多件銘文中帶有「夅」字的青銅器。
注釋
參考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