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述賓短語,或稱述賓詞組,是短語的結構分類之一,它是由兩個成分以「支配、關涉」的關係組成的一類結構:前面是述語,後面是賓語。賓語是述語所表示的動作或現象所支配或關涉到的對象。例如,在短語「看電影」中,「看」是述語,「電影」是賓語。
述賓短語又稱為動賓短語。所謂「賓」是指賓語,即是該結構中後面的成分,這個成分受到結構中的第一個成分所支配或關涉;而「動」或「述」就是指該結構中,前面的那個成分,它所提及的動作或現象支配了或關涉到其後的賓語。由於這個成分常由動詞擔當,所以稱為動語,該結構就稱為動賓短語;然而,這個成分也可由非動詞的謂詞性成分(如形容詞)擔當,故又稱為述語以避免使用「動」字[1]。不要把「動語」和「動詞」混淆。前者是指述賓短語中的第一個成分,而後者則是詞的語法分類之一。
這個結構有時也稱為謂賓短語,但因為「謂語」一詞已經用來指稱主謂短語中後面的成分,所以這種稱呼較少使用。
述賓短語前面的成分,無論稱為動語還是述語,也可能與另一種結構——述補短語——中的第一個成分的名稱相同。事實上,述賓結構和述補結構往往可以結合起來使用,形成相當複雜的結構。一個成分稱為「述語」,它後面可能有賓語,或可能有補語,或者二者都有。
賓語往往是動作所支配的具體對象,故此以名詞性詞語充當。
動作、事件等也可以是受支配或關涉到的對象。
述語是構成類型和性質較為單純的句法成分。述語一定由謂詞性詞語充當。
述賓短語的成分在語義上是支配或關涉的關係。所謂的支配、關涉,其意義相當廣泛。
以上只是支配或關涉的關係的例子。事實上,從按語義上的分類,把所有述、賓之間的關係全部舉出來,是沒有一定的準則。例如可是把賓語分類為施事、受事和當事(即不能歸入前兩類者)。上面所舉出的各種關係只是大略的分類,以顯示出支配或關涉的關係之廣泛。
上面所舉出的關係,也可以出現在主謂短語中。例如「遊過花園(了)」是述賓短語,而「花園遊過(了)」是主謂短語,兩者的「花園」皆是「遊」這個動作的處所。在一些情況下,把述、賓的次序倒轉,就會變成主謂短語。這不代表兩種短語可以以任意使用。主謂關係最突出的特徵,是「主題—陳述」,換句話說就是要把想說明的主題前移。雖然詞序改變沒有導致形式上的錯誤的,但是它影響了整個短語的結構從而產生不同的意思。這體現出漢語中詞序對意義的重要性。
一些表達授受意義動詞(例如給、送、通知、告訴、取、拿、問、請教等),這些動詞除了能夠帶一個直接賓語以表示事物之外,還可以帶一個間接賓語,表示動作的影響所及。例如:
處理雙賓語的方法有兩種:一是把述賓短語的範圍擴大,如果出現雙賓語,述賓短語就由三個成分組成;另一種方法是以兩層述賓語結構來包涵著,以上例說明,就是先把「告訴 | 我」視為一個述賓短語,然後這個述賓短語又視為一個述語,即「(告訴 | 我) | 一個大秘密」。
間接賓語通常置於直接賓語之前,但對某些動詞,直接賓語可以移至動詞之前,變為一個狀語。例如「把一個大秘密告訴我」。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