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藤效應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近藤效应

近藤效應(Kondo effect)是指在高電導無磁金屬母體中磁性雜質原子傳導電子散射機率的增大。

Thumb
近藤效應:含有少量類鐵雜質的金,在低溫下的性質

在某一特徵溫度TK(所謂近藤溫度)以下,稀磁合金的剩餘電阻率溫度的降低而反常增大[1]。1964年,近藤淳從理論上闡明了該效應的形成機制:由於孤立磁性原子與傳導電子之間存在RKKY相互作用,圍繞磁性原子的傳導電子的自旋將反平行極化,從而屏蔽磁性原子的磁矩,並形成一個多體單態。其他傳導電子與這個多體單態之間不再有「自旋相同,空間迴避」的限制,結果,磁性雜質對傳導電子的散射變得更為有效,電阻率增大。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