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語東部方言,是彝語的一種方言,主要分布在雲南省東北部和中部、四川省南部、貴州省西部、廣西壯族自治區西部,使用人數約有120萬。操這種方言的人自稱「諾蘇」/no55su13/、「納蘇潑」/na33su33pʰo55/、「納潑」/na55pʰo55/等。分布範圍東至貴州黔西、關嶺、廣西隆林;南至雲南師宗,與東南部方言區按界;西至雲南安寧、元謀,分別與南部方言區、中部方言區按界;北至雲南永善、巧家、昭通,與北部方言區接界。
劃分
彝語東部方言內部差別明顯。分為三個次方言、十個土語。
- 滇黔次方言:主要分布在雲南省東北部和貴州省西部。
- 滇東北次方言
- 盤縣次方言、盤縣土語:主要分布在貴州盤縣的盤南和盤北以及雲南的富源、羅平一帶。分為盤南、盤北兩個次土語。
另有車蘇等支系,語言上接近東部方言,但是分布在彝語其他方言區內。
語音
東部方言的特點是:聲母數量很多,有鼻冠濁輔音、捲舌塞音等;元音數量較少(漢語借詞的鼻化元音除外)。
武定縣發窩鄉大西邑村(屬於黑彝土語)音系如下。
聲母有46個。
韻母有20個,都是由一個單元音構成,沒有韻尾。下表列出10個鬆母音,還有10個相應的緊元音。
其中/e/對應的緊元音是/ɛ̰/;/ɿ/、/ɿ̰/在舌尖後輔音之後讀作/ʅ/、/ʅ̰/;/u/、/ṵ/的實際音值是/ʋ̩/、/ʋ̰̩/。
有4個聲調,都是平調。
- 高調(55˥)
- 中調(33˧)
- 次低調(2˨)
- 低調(11˩)
其中次低調為短調,主要出現在緊元音韻母的音節中;低調只出現在鬆母音韻母音節中。這兩個調基本互補,可以合併為一個調。
文字
受漢文化的影響,東部方言區很早以前就使用毛筆,所以書寫講究筆鋒,筆畫講究曲線和波浪形,筆畫比其他方言多。不同支系之間文字也有差別。黑彝土語區通用老彝文,有大量古籍和金石銘刻流傳於世,如《西南彝志》。
除彝文以外,武定、祿勸一代的彝族基督徒還使用一種由柏格理苗文改造而成的拼音文字來書寫祿勸彝語。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