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東寰(1907年—2002年),遼寧省法庫縣人,中國人民解放軍開國少將[1]。
趙東寰於1936年參加西安事變,193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抗日戰爭時期,他先後任人民自衛軍團長,北上挺進支隊司令員,八路軍南下支隊參謀長、副司令員,分區參謀長、副司令員、司令員等職。他指揮河北省梅花鎮軍民,同前來進攻的日軍進行戰鬥。隨即,他在冀中12縣組織開展游擊戰爭,參加了百團大戰,為創建晉冀魯豫敵後抗日根據地做出了貢獻。第二次國共內戰時期,他歷任中原野戰軍第一縱隊參謀長、遼西軍區第二軍分區司令員、遼西軍區副參謀長兼後勤部長、騎兵支隊司令員、東北民主聯軍獨立第十師師長、第四野戰軍四十二軍副軍長等職,參加了第二次四平戰役、臨江戰役、東北1947年冬季戰役、長春圍困戰和遼瀋戰役、平津戰役、渡江戰役、衡寶戰役,以及伏牛山和嵩山地區的大規模剿匪運動[2][3]。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他歷任中南軍區人民武裝部第一副部長,華南軍政幹校校長、高級工兵學校校長、軍委軍事建築部副部長、軍委特種工程指揮部參謀長、中國人民解放軍工程兵工程部部長等職[4]。他堅守在國防施工一線,成為了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中國核試驗基地的建設者之一。
參考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