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爾維第共和國[1](德語:Helvetische Republik;法語:République helvétique;義大利語:Repubblica elvetica),又譯赫爾維蒂共和國,是通過法國大革命在瑞士邦聯的領域上建立的一個姊妹共和國。1798年4月12日海爾維第共和國成立,1803年3月10日解散。在瑞士歷史中這段時間瑞士被稱為海爾維第。名稱來源於海爾維第人。
歷史
18世紀,法國和瑞士邦聯的關係良好。通過兩國之間的條約,法國王家軍隊裡有一支2.5萬瑞士人組成的軍團,而假如中立的瑞士邦聯受攻擊的話法國會出兵幫助。另外,瑞士邦聯在法國市場上享有特權,並可低價從法國購買糧食和鹽。
路易十六時,這個聯盟更加緊密。1777年法國再次把這個聯盟(這次與所有的州)延長了50年。雖然在聯盟的訂約文件裡未顯示出瑞士對法國的依賴性,但是實際上在18世紀裡法國對瑞士政治家的經濟和政治影響大到了可以把瑞士作為法國的附庸國的地步[2]。瑞士的貴族和城市貴族與法國的關係非常密切。許多瑞士公民被提升為法國貴族,法國文化和思想對瑞士也有非常強的影響,因此啟蒙運動思想在瑞士也非常普及,而通過讓-雅克·盧梭和約翰·海因里希·裴斯泰洛齊,瑞士在法國也很受重視。
在此背景下,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一群自稱「愛國者」的革命人士要求取消統治家族的特權、農奴制度、封建制度、引入現代的憲法、引入經濟、思想和貿易自由,各地都有地方自主或者獨立的要求,其中呼聲最響的是受伯恩統治的沃邦和阿爾高邦,受啟蒙主義影響的海爾維第社團要求在政治、經濟和軍事上國家一體化。
到1797年為止情況還算穩定。但是,隨著路易十六被殺、九月大屠殺、雅各賓黨人的恐怖統治後,使得瑞士革命者的訴求失去吸引力,尤其在天主教為主的地區,取消對這些地區來說非常有利的僱傭軍,和法國革命政府反教會的政策,使得這些地區強烈反對革命。啟蒙精英派認為這些暴行是貴族的錯誤,是舊政府無法改革的結局,而統治的貴族則認為這些暴行是法國統治系統軟弱的結局,他們對改革呼聲毫不讓步的做法是正確的[3]。相反地,由於移居法國的瑞士愛國者的宣傳,使得法國人感到瑞士是一個反革命據點[4]。這些移民在法國組織「瑞士俱樂部」,幫助收容法國難民。
最早發生革命的地方是今天瑞士的巴塞爾城市邦和日內瓦邦。1791年3月20日在主教請求下奧地利軍隊占領巴塞爾。因此1792年4月29日奧地利和法國開戰後法軍占領了巴塞爾主教領地的北部,神聖羅馬帝國的軍隊則占據其它地區。1792年12月在被法國占領的北部成立了一個以法國為榜樣的共和國,1793年法國把這個共和國合併入自己的版圖。1792年10月法國革命黨人也企圖占據日內瓦。但是由於伯恩和蘇黎世的介入未能成功。法國承認日內瓦的獨立,條件是瑞士保證不繼續派邦聯軍隊入駐日內瓦,在一段混亂和暴力後,1796年,日內瓦在法國支持下頒布了一部共和國民主憲法[5]。
法國對今天瑞士地區的戰略興趣最後導致了瑞士邦聯的倒台。1795年法國和普魯士簽署了巴塞爾和約後,法國希望瑞士中立,以集中所有的力量來應付與奧地利帝國的戰爭。另一方面瑞士收容了許多法國移民,成為法國邊境上進行反革命宣傳和挑動不安的源泉。因此法國督政府打算按照荷蘭(巴達維亞共和國)和義大利北部(奇薩爾皮尼共和國)的模式在瑞士建立一個傀儡共和國,把瑞士納入法國的勢力圈。1797年10月坎波福爾米奧條約結束了第一次法國大革命戰爭。神聖羅馬帝國萊茵河左岸的地區全部被劃給法國,其中包括巴塞爾全境。1797年,因為瑞士邦聯不肯給予與其它州平等的權利,瓦爾泰利納的三方聯盟併入了奇薩爾皮尼共和國。由於法國強大的武力瑞士邦聯只有抗議,但是還是得接受這個損失。其它與義大利相鄰的地區似乎也遲早將分離。同時法國開始向瑞士施加外交壓力,並通過資金和宣傳來支持愛國者。尤其是1789年從瑞士逃到法國的親革命人士在這裡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弗雷德里克-塞薩爾·德·拉阿爾普在這些人當中占有領導地位。
11月在義大利戰勝的法國將軍拿破崙·波拿巴在去參加拉施塔特會議的路上專門穿過法國考察。他在沃邦獲得極大歡迎,加上他在伯恩和巴塞爾的印象使他堅信瑞士革命的時機成熟了。法國因此邀請巴塞爾的商行大行長彼得·奧克斯去巴黎討論把弗里克谷割讓給法國的問題。奧克斯在此前就已經在巴塞爾和約中進行過調停。奧克斯和拉阿爾普與執政讓-弗朗索瓦·勒貝爾、波拿巴和外交部長夏爾·莫里斯·德塔列朗-佩里戈爾談話後督政府於12月決定把瑞士邦聯按照法國的榜樣改成一個共和國。奧克斯獲得了起草海爾維第共和國憲法的任務。同時拿破崙作為瑞士「革命化」的準備把一個師從義大利調到韋爾蘇瓦,12月13日和16日法國軍隊占領原巴塞爾主教領地的南部以及比爾等地。比爾的瑞士同盟者無所事事。法國繼續加強它作為沃邦的保護人的地位。
鑑於法國的威脅,在蘇黎世的邀請下聯邦各州派代表在阿勞召開緊急會議。除13個州外只有聖加侖、瓦萊邦和比爾還派了代表。米盧斯已經打算併入法國了,因此沒有參加。會議決定派代表去拉施塔特會議要求法國撤兵。為了向外顯示他們的力量,會議於1月25日結束時各州代表自宗教改革以來首次發誓效忠聯盟。在2.5萬觀眾前聯盟的代表就在聯盟滅亡前夜在藍天之下宣誓,此時巴塞爾已經無力派代表參加,而會議也沒有能夠決定採取任何有效的軍事措施。這個公開的儀式沒有起任何作用,僅僅顯示了邦聯的舊制度對新發展毫無辦法[6]。
革命從巴塞爾市開始。1798年1月17日在利斯塔爾樹立起自由之竿,下民沖入市長宮邸。市政府辭職。2月5日巴塞爾國民會議成為瑞士第一個召開的革命議會。駐紮在伯恩邊境的法國軍隊將軍保障對沃邦愛國者的支持。1月24日沃邦宣布成立萊芒共和國,並從伯恩分離。在瓦萊邦也發生動亂。弗里堡、伯恩、索洛圖恩、沙夫豪森,最後蘇黎世的政府屈服其臣民的要求,修改憲法,接受全民主權和各州平等作為改革的基礎。
2月份大多數沒有邦聯權力的地區就都已經宣布自由,統治它們的城市同意它們獨立。在短短幾個星期的時間裡整個瑞士邦聯面目全非。這些地區自稱為州,並要求被其它的13個州平等地納入邦聯。但是法國督政府希望的並不是邦聯的擴大,而是一個按照法國為榜樣的統一共和國。奧克斯於1月中起草的統一憲法就是按照這個主意寫的。這個憲法起草在法國印刷後在瑞士到處分發。保守派和聯邦派堅決反對這個草案,他們稱這個草案為「牛書」。由於這份草案絲毫不顧及瑞士的特徵,因此許多愛國者也覺得它完全是法國的命令,他們也反對這份草案。尤其統一國家和中央集權受到批評,這個國家形式與瑞士傳統的地方自主和地方獨立性格格不入。
1月28日法國軍隊藉口占領沃邦來保護萊芒共和國不受伯恩入侵。伯恩動員非常遲的軍隊不戰而退。督政府下令紀堯姆·布律納等將軍帶領的軍隊從侏羅山和沃邦向伯恩開進,督政府把伯恩看作是反對統一憲法的中心。2月份巴黎政府決定通過軍事干涉加快瑞士的革命[7]。伯恩內部政府和反對派均與布律納將軍分別談判如何更改政府,他們內部的明爭暗鬥大大地削弱了伯恩保衛軍的力量。3月2日索洛圖恩和弗里堡不戰而降,使得伯恩孤立,處境更加被動。法國軍隊共3.5萬人,而瑞士軍隊只有2.5萬人,其中4100人不是正規軍,從其他地區來協助保衛伯恩的軍隊來得非常晚,一共也只有1440人。布律納要求伯恩投降,讓法軍開入,雖然伯恩匆忙更換政府,換了一個比較激進的政府,但是也無法避免雙方的衝突[8]。瑞士軍隊被擊潰。3月5日法國軍隊入駐伯恩。
在瑞士歷史中伯恩的抵抗往往被描寫為「捍衛了瑞士的尊嚴」。但是伯恩的失敗實際上也說明了老制度在瑞士的腐朽,它已經無法繼續生存了。保守派的歷史學家強調法國入侵瑞士主要是為了掠奪伯恩的財富——布律納繳獲了1050萬磅錢幣和1800萬里弗爾債券,至4月為止瑞士其它地區又繳納了1600萬法郎進貢。其他作者則承認這次行動的戰略必要性以及認為法國的完全需要這次行動的進行[9]。
從1798年1月到3月就瑞士新憲法的問題發生了複雜的爭論。除巴黎贊同的統一憲法外在各州還有其它憲法草案,這些草案多少保障州的自主,對州之間的邊界的規定也各不相同。1月27日督政府命令布律納解散邦聯,並於3月16日宣布沃邦、弗里堡、伯恩、提契諾邦和瓦萊邦成立一個共和國,其首都應為洛桑。3月19日又宣布瑞士剩下的地區各成立兩個國家:海爾維第共和國由原來的12個州組成,首都為阿勞,瑞士內地和格勞賓登邦則成立一個國家。洛桑的共和國打算後來合併到法國。
通過拉阿爾普在巴黎的活動督政府最後決定不分裂瑞士。3月22日布律納宣布分裂無效。3月28日巴黎派駐瑞士的新政府長官到達,他宣布巴黎的海爾維第統一共和國憲法生效,海爾維第共和國成立。4月12日在法國駐軍的壓力下來自阿爾高、巴塞爾、伯恩、弗里堡、洛桑、沙夫豪森、索洛圖恩和蘇黎世等地的121名議員在臨時首都阿勞聚會並宣布海爾維第共和國成立。瑞士內地和東部的州拒絕參加。國色為綠紅黃。首任海爾維第督政府由約翰·盧卡·勒格朗德、皮埃爾-莫里斯·格萊爾、烏爾斯·維克多·奧伯林、大衛·路德維希·拜伊和阿爾芳斯·普法伊費。通過在選舉中使用巧妙的戰術溫和派共和黨人贏得了全部議員席位。奧克斯和拉阿爾普等愛國者沒有當選。因此愛國者不支持督政府,其地位從一開始就被削弱。相反地,愛國者利用他們與法國的良好關係來破壞共和黨人的政治。
在海爾維第共和國建立的時候瑞士內地和東部州沒有參加,就已經顯示出各州之間意見不合。州民大會不想犧牲他們的自主權,而通過海爾維第革命在東瑞士形成的許多小州和共和國則堅持要保衛他們的自由。歷史悠久的瓦萊共和國和三聯盟則覺得自己根本不是瑞士的一部分。尤其在天主教占主力的地區居民反對海爾維第憲法裡的反教會措施,他們稱這部憲法為「地獄憲法」。城市貴族家族則害怕他們會喪失他們的政治地位和收入,這些城市貴族的收入主要來源於僱傭軍和對自己領地的稅收。
一開始法國代表和海爾維第共和國試圖使用和平手段來說服這些州加入,但是只有上瓦爾登邦加入了。因此海爾維第共和國對這些州下達最後通牒,勒令它們於1798年4月11日前加入,除三聯盟共和國外所有東瑞士的州都屈服了這個最後通牒。在施維茨邦州長阿洛伊斯·馮·雷丁的帶領下烏里邦、施維茨邦、楚格邦和下瓦爾登邦開始反攻,他們一直進發到琉森。但是法國軍隊進行反擊後在三天之內就被擊潰。5月4日雷丁投降。5月17日法國軍隊也摧毀了瓦萊邦的抵抗。7月和8月貝林佐納州和盧加諾州加入海爾維第共和國。
由於內地州的抵抗一開始各州之間的分界線又被修改了一次。烏里邦、施維茨邦、楚格邦、格拉魯斯邦、外阿彭策爾邦、內阿彭策爾邦和下瓦爾登邦雖然人口少,但是本來打算讓它們保持為州來吸引它們贊同新憲法。但是由於它們不肯接受新憲法,因此在它們戰敗後被或被合併成一個州,或被合併入其它州。這樣一來農村州在參議院的代表數從48減少為12,在眾議院從40減少到15。此外伯恩被分為兩個州,來削弱它的地位。
自始至終海爾維第共和國最大的問題是它對法國的依賴。根據其外交政策的需要法國掌權者有時支持中央集權,有時支持地方聯邦。法國在歐洲爭奪霸權的時候統一派受到支持,由於他們極端的政見他們必須依賴法國駐軍。中歐穩定住後拿破崙支持聯邦派來穩定瑞士的政治,由此也導致了海爾維第共和國的滅亡[10]。
對於共和國來說當時最大的問題在於為對於瑞士來說不尋常地大的政府機關和法國駐軍提供金費。法國不但把伯恩、弗里堡、索羅圖恩、洛桑和蘇黎世的國庫以及其所有兵器庫沒收了而且還正式提出收納1600萬法郎戰爭稅,這筆稅要由城市貴族出。根據法國的計算向瑞士進軍一舉為法國國家帶來了2000萬法郎的收入。對於當時的情況來說這是史無前例的巨款。在這裡還沒有算上為駐軍提供住所、搶劫、貪污和收買的錢。這筆錢大多數直接被用來資助埃及遠征。由於占領的壓力海爾維第督政府和法國總督之間常發生爭執。6月在法國壓力下拜伊和普法伊費被罷職,由衷法國的拉阿爾普和奧克斯取代。
1798年8月19日法國和海爾維第共和國結成聯盟。兩國保障互相協助對方進行抵抗和進攻,17和18世紀瑞士在法國保護下的中立徹底結束。法國軍隊可以隨意在戰時和和平時期使用通過瓦萊邦山口、沿萊茵河和波登湖的道路。法國則保障提供海爾維第共和國的食鹽需求以及保障其國土和憲法,並在秘密條款中保障把格勞賓登邦和福拉爾貝格州併入海爾維第共和國。法國駐軍在兩國聯盟三個月後撤兵。1798年9月19日聯盟達成後所有與法國聯盟的國家以及西班牙承認海爾維第共和國。
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哈布斯堡王朝的弗朗茨二世不承認海爾維第共和國,通過與法國的聯盟條約它實際上是法國的附庸國。因此所有海爾維第共和國的敵人,其中包括保守貴族和城市貴族以及不滿意的聯邦派人士,全部逃到哈布斯堡王朝的勢力範圍,他們試圖從外國組織抵抗。依靠哈布斯堡王朝的錢他們主要在瑞士東部活動。他們最重要的計劃是促使沒有加入海爾維第共和國的三聯盟請求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保護。此舉成功後瑞士起義,依靠哈布斯堡王朝的軍隊解放瑞士,重建舊秩序。
1798年8月這些活動始見成效。從7月12日開始法律規定所有共和國公民必須對憲法宣誓,對祖國、自由和平等效忠。幾乎所有的州都沒有任何抵抗地公開宣誓,只有在施維茨和下瓦爾登在教會和逃亡者的鼓動下部分公民拒絕宣誓。8月18日爆發了反對共和國的起義,起義者以為哈布斯堡王朝會援助他們。由於調停無效,9月9日法國軍隊第二次開入瑞士內地,嚴酷鎮壓了這次起義。此後所有瑞士內地的特權被取消,1798年10月海爾維第共和國議會遷移到憲法規定的首都洛桑。
在三聯盟8月情況也惡化。在哈布斯堡王朝、天主教教會和城市貴族家族的影響下7月29日所有的鎮表決,結果只有11個鎮贊成加入海爾維第共和國,34個反對,16個希望暫不加入,而是等海爾維第共和國內部情況明朗後在加入。雖然如此愛國者開始在贊成革命的鎮裡樹立自由之杆。兩個鎮向海爾維第共和國提出加入申請。三聯盟向黃帝求救。1798年10月18日奧地利軍隊開入,愛國者逃往海爾維第共和國。
與此同時在義大利法國開始與薩丁尼亞王國和那不勒斯王國交戰。1798年10月法國要求海爾維第共和國提供1.8萬人的協助軍隊。但是法國軍隊在海爾維第共和國的新將軍安德烈·馬塞納很難找到願意參加這支軍隊的人,因為海爾維第共和國政府自己也在招兵。因此法國一共才招了4000人。1799年3月法國對哈布斯堡王朝領地開始了第二次大革命戰爭。馬賽納占領三聯盟。3月29日回到三聯盟的愛國者組成的臨時政府請求加入海爾維第共和國,4月21日三聯盟加入海爾維第共和國。
1799年3月和4月法國在德國和義大利戰場上均蒙受損失,使得整個戰略局勢對海爾維第共和國來說突轉不利。反法聯盟的軍隊從東南北三個方向逼近瑞士。4月13日奧地利軍隊占領沙夫豪森。但是一開始沒有跨過萊茵河。海爾維第政府慌忙建立軍隊和籌備軍款。奧古斯丁·凱勒被授任為海爾維第軍將軍,約翰·高登茨·馮·薩利斯-塞維斯任參謀長。至4月20日為止共和國共籌募2.2萬人,但是這支軍隊裝備不良,沒有訓練。督政府也沒有從議會獲得相奧地利宣戰的允許,因為許多議員希望能夠避免衝突。
在敵軍中有一支由瑞士逃亡者組成的老海爾維第軍團。他們在邊境上促使瑞士境內的敵對力量在1799年夏組織了一系列反革命起義。督政府不得不再次相法國軍隊求助。在讓·德迪厄·蘇爾特的領導下所有起義被鎮壓。許多地方被激烈的戰鬥破壞。
馬賽納將軍在瑞士共有六萬法國軍隊,這些軍隊沿萊茵河分布駐紮。在萊茵河對岸卡爾大公、腓特烈·馮·霍策和海因里希·馮·貝爾加德分別帶領三支軍隊共約十萬人。4月30日奧地利開始進攻瑞士。他們首先占領格勞賓登,然後瑞士東部,法國軍隊撤往蘇黎世。1799年6月4日爆發的第一次蘇黎世戰役後馬賽納不得不繼續撤退。奧地利占領瑞士內地、提契諾和上瓦萊。逃亡者如聖加倫的主教隨即跟隨皇帝軍隊回到「被解放」的地區並開始重建他們的統治。復辟的思想領袖是伯恩民族法學家卡爾·路德維希·馮·哈勒。他發表的新憲法草案建議恢復過去的13個州和他們統治的地區。不過這個新聯邦需要有一個比過去強的中央政府。這些建議在通過革命獲得了自由的地區當然不受歡迎,因此在瑞士各地也沒有廣泛的相應和起義。
由於法國的失敗海爾維第共和國的處境越來越危急。在第一次蘇黎世戰役後的撤退中瑞士軍隊混亂解體,只有三個州的軍隊還繼續為海爾維第共和國戰鬥。6月25日督政府迫使奧克斯辭職,因為他被看作是法國派的。督政府希望通過這個措施在最後關頭還能從法國和奧地利獲得中立。但是8月13日法國又開始占上風。馬賽納將軍開始反攻,在四天內把奧地利軍隊逐出瑞士東部,並占領聖哥達山口。奧地利軍隊計劃通過決戰來消滅馬賽納。俄國將軍亞歷山大·瓦西里耶維奇·蘇沃洛夫和亞歷山大·科薩科夫從南北兩面向瑞士進軍,馮·霍策在東面等候俄軍的到達,然後俟機進攻。但是馬賽那通過反攻打破了同盟的計劃。8月25日馮·霍策在謝尼斯被擊敗,26日科薩科夫在第二次蘇黎世戰役中被擊敗。蘇沃洛夫雖然越過了聖哥達山口,但是蒙受了巨大的損失,最後他必須被駐紮在阿爾特多夫的奧地利軍隊通過普拉格爾山口和潘尼克斯山口營救到格勞賓登,最後從這裡撤出。
第二次大革命戰爭使得海爾維第共和國瀕臨崩潰,雖然法國重占後各地又樹立起自由之杆,但是由於戰爭帶來的巨大破壞和新的賠償要求公民的熱情不高。馬賽納將軍在瑞士東部越冬。比如在一個名為烏爾塞倫谷的山谷里在1799年夏和秋兩個季節里谷內的1034名居民必須共款待各方軍隊48,044名軍官、913,731名士兵。居民所有的牲畜都被殺,他們的財產和儲蓄全被殆盡。不但如此,由於1799年收成不良造成通貨膨脹,谷內居民苦不堪言。海爾維第共和國由於稅收不濟,因此國庫空虛,也沒有辦法救濟被摧毀的州。
第二次大革命戰爭在海爾維第共和國導致了革命黨內部分裂成兩派。一派是愛國者,他們把自己看作是人民黨,他們的主要支持者是過去城市州的附庸地區,另一派是共和黨人,他們雖然贊同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和國家統一,但是他們主要代表自由主義的城市受教育市民階層。因此他們反對普選,而支持有特權的人參加選舉。他們也堅決反對督政府徵收特殊稅來從城市和市民階層獲得額外收入來解決當前的危機。由於當時在城市裡受教育是少數高層富有家族的特權,因此這些人可以被看作是開明貴族,他們的代表人物都來自高層富有家族,其中包括漢斯·康拉德·埃謝·馮·林特、保羅·烏斯特里、阿爾布萊希特·蘭格、伯恩哈德·腓特烈·庫恩等。
1799年12月拿破崙被提升為第一執政後法國不再支持極端激進的愛國者,而開始支持共和黨人。1800年1月7日共和黨人因此得以在兩院表決撤銷拉阿爾普、奧伯林等的執政職務,整個督政府被撤銷。這次政變後一個臨時執事委員會執行政府工作。此舉暫時穩定了當時的政治局勢。通過政治特赦逃亡者也可以回到家園,這樣一來保守派的勢力更加加強。執事委員會強烈要求法國認可海爾維第共和國的中立性以及償付法國駐軍導致的費用。至少此後海爾維第共和國領土沒有再遭戰事,同年夏季它得以收復被法國軍隊重新占領的沙夫豪森、提契諾和格勞賓登。
第一次政變後共和國政府和議會主要在討論如何修改海爾維第憲法的問題。多部憲法草案被提出。其中包括通過多級選舉實際上使得公民放棄其選舉權的建議,也有比較符合代表性選舉的系統。由於議會裡愛國者和共和黨無法達成協議,1800年8月7日在法國支持下執事委員會解散議會,宣布新憲法生效。這部新憲法規定一個由43人組成的立法議會和一個由七人組成的執事會議。執事委員會從被解散的議會中任命了35名議員。這些議員又任命了八名。這樣組成的議會又選舉新政府。
自從1800年的政變以來所有黨派都試圖通過巴黎來影響海爾維第共和國的發展。現在這裡只有兩派:統一派和聯邦派。統一派多少是革命的極端支持者,他們支持一個統一的國家。聯邦派則希望重建州自主,並限制國民主權,恢復城市貴族的地位。法國駐共和國的大使卡爾·腓特烈·萊因哈特是聯邦派在巴黎最重要的發言人,而皮埃爾-莫里斯·格萊爾則是統一派的代表人1801年1月阿爾布萊希特·蘭格相格萊爾提交了一份秘密憲法草案並請他轉交拿破崙批准。這個草案雖然保持了統一的國家,但是其內部的機制要複雜得多。其中包括一名執政總統和有限選舉。拿破崙此時正在打仗,因此沒有顧及這個草案,他此時也不想加強海爾維第政府。
1801年2月9日第二次大革命戰爭以結束。在和約里奧地利被迫承認海爾維第共和國,此外在秘密條款中還規定法國有確立海爾維第共和國憲法的權利。海爾維第共和國政府的領土要求沒有被顧及。拿破崙強迫奧地利割讓弗里克谷,他打算用這個河谷來交換瓦萊邦,此外他還建造道路通過瓦萊邦的山口來保障法國在義大利北部的利益。為了讓海爾維第共和國同意交換他還表示願意承認瑞士的中立。
1801年4月29日拿破崙在馬爾邁松宮接見皮埃爾-莫里斯·格萊爾(Pierre-Maurice Glayre)和菲利浦·阿爾貝特·施塔普弗(Philipp Albert Stapfer,),談話的內容是海爾維第共和國憲法。拿破崙推翻海爾維第共和國政府的憲法草案。5月9日他把一份他自己起草的草案交給這兩名使者,並表示這是一份最後通牒。這份「馬爾邁松憲法」雖然強調了海爾維第共和國的統一,但是從結構上卻給了它一個聯邦的結構。除中央政府外還有17個州,每個州有其自己制定的憲法。中央政府由一個參議院和一個上院組成。參議院由77名各州代表。每州代表數按照其人口決定。參議院選舉25名進入上院,這個上院同時是執行和立法的機關。上院有兩名院長。兩名院長交替為一個四人組成的上級執行的主席。參議院只有在上院發布的法律不被12個以上的州接受時才起作用。中央政府擁有對警察、軍隊、外交、教育、民法和刑法、鹽、郵政、礦業、海關和鑄幣的權利。在這部憲法裡沒有仔細規定州憲法的情況,只規定上院院長指定州長。相對於海爾維第共和國的第一部憲法這部憲法是聯邦派的勝利。瓦萊邦沒有被列在州里,這個州已經打算劃給法國了。作為補償從奧地利割給法國的弗里克谷打算交給瑞士。全民選舉權受到限制,各機構可以設立選民至少需要有多少財產才有選舉權[11]。
5月29日海爾維第共和國的立法議會不得不在進行了幾天秘密討論後接受拿破崙的草案。但是聯邦派和保守派對這個新憲法感到失望。他們希望能夠基本上重建1798年的狀況,尤其是完全重建州的自主權。伯恩甚至希望能夠重新獲得沃邦和阿爾高邦。7月各州選舉州參議員。選舉是間接的,每100名選民選舉一名選人,由於愛國者的反對沒有能夠把選舉權限制在有4000法郎資產以上的公民。因此各州在設立憲法的時候多少碰到困難。在城市州里的問題基本上總是城市居民相對於農村居民的勢力問題。在共和國參議院的選舉中統一派獲勝,幾乎贏得了77席中的三分之二,其它席位被愛國者和少數保守黨獲得。
1801年9月7日參議院首次集會,立刻開始把馬爾邁松憲法按照統一派和愛國者的見解進行修改。這樣一來他們激怒了拿破崙,尤其是因為他們把瓦萊邦又列入瑞士的州內。聯邦派依靠巴黎的後台反對。到9月17日為止九個州把他們的代表從參議院內撤出。最後聯邦派在新法國駐瑞士大使和法軍指揮官的支持下與1801年10月27日和28日發動政變上台。參議院、執行會和立法會全部被解散。兩名聯邦派人士稱為臨時政府首腦。所有憲法修改被宣布為無效。在拿破崙憲法中規定的25人參議院全部由聯邦派組成。雖然聯邦派還沒有能夠達到取消統一國家的目標,但是他們在政府所有階層中進行大清洗,把幾乎所有統一派和共和黨人驅逐出政府機構。貴族和瑞士內地反對法國的英雄阿洛伊斯·馮·雷丁(Alois von Reding)成為第一執政。第二執政則由一名伯恩貴族擔任,他們兩人代表著保守派農村和城市精銳階層聯合反對革命。
拿破崙不肯承認新海爾維第共和國政府,因為這個新政府代表瑞士貴族的原則,在過去敵對法國。雷丁因此親自去巴黎向法國第一執政表達聯邦派的要求和動機。拿破崙接見雷丁,甚至表示想滿足其部分要求(割讓弗里克谷、讓侏羅重新併入海爾維第、重新設立23個州、保障中立),但是作為代價他要求在執政會中收納六名統一派人士。
雖然這樣一來在執政會裡有六名統一派人士,但是聯邦派和保守派占明顯多數。當年春執政會和參議院討論一個基於馬爾邁松憲法的憲法修正案,這份修正案包括眾多非常適合聯邦派的修改。居住自由重新被閒置,海爾維第公民權被州和縣公民權取締,參選需要相當高的資產,立法和司法從國家統一改為州的職責。1802年2月27日這個憲法在參議院通過,雖然統一派人士強烈反對。由於聯邦派太遠離革命思想,更由於他們與法國就瓦萊邦的爭執,拿破崙對聯邦派政府,尤其是對阿洛伊斯·馮·雷丁越來越反感,其中原因之一是雷丁試圖從奧地利獲得支持來反對瑞士割讓瓦萊。
1802年4月2日海爾維第共和國公民對聯邦派憲法進行公投。但是這個公投並不是真正的所有公民參加投票,而僅僅是州代表投票,而這些議員又僅僅是每個州通過一個兩人組成的選舉委員會從所有有權參選的公民中挑選出來的。這個委員會中的一人是由州政府,另一人由海爾維第參議院挑選決定的。這個措施實際上是為了保證公投結果符合政府的意見,因為通過這個程序只有聯邦派信任的人才會獲選。雖然如此只有阿彭策爾、巴登、索羅圖恩和蘇黎世無條件接受這個憲法。大多數州雖然原則上同意,但是要求進行巨大更改、完全反對或者沒有能夠在要求的時間內投票。這個不肯定結果意味著聯邦派政府的結束。
1802年復活節期間統一派呈許多天主教聯邦派人士放假缺席的機會又一次政變。1802年4月17日在伯恩哈德·腓特烈·庫恩的建議下執政會決定關閉參議院,召開紳士大會來按照統一派的意願解決憲法問題。聯邦派人士辭職。雷丁回到伯恩後被強制解職。
1802年4月30日紳士大會召開討論新憲法。由於阿爾布萊希特·蘭格和法國大使已經就新憲法的草案達成協議,因此大會除了贊同這個草案外沒有其它選擇。按照法國的要求這個第二部海爾維第憲法基本上是按照拿破崙的草案寫的。州的數目被確定為18個,參議院和代表大會被保留,沒2.5萬名公民推選一名代表,每個州至少推選一名代表。
選舉過程非常複雜,因此相當不民主。每個州組織兩個選舉團,一個有提名權,一個有任命權。提名團的人是終身制的,一開始它的成員由參議院決定,以後它可以自己任命自己的成員。只有擁有一定數量資產的公民才能進入提名團。在選舉的時候公民設立一個可選人名單,提名團從這個名單裡挑出一些參加選舉。從這些人中任命團挑選出它認為合格的人。這些人進入代表大會,他們的任期是五年。所有團體的人的任期均比較長,目的是為了保障穩定性。政府執行團體是一個執行會議,這個會議由一名會長、兩名副會長和五名國家書記組成。這些人的任期為九年。州獲得一些權利,但是中央政府也沒有被過度削弱:州可以制定自己的憲法,可以開辦公費學校,給神職人員付工資以及對基礎結構的使用收費。此外它們還擁有一些立法的權利。
執政會於5月25日將第二海爾維第憲法以及27名參議員的名單提交公投。這次公投被看作是瑞士領土上第一次進行的全民公投。每個公民都必須在四天內決定「贊成」或者「反對」。沒有投票的被算作是贊成。最後16個州贊成這部憲法,但是實際上只有72453票的確是贊成票,167172名公民根本沒有投票,但是被算作贊成,92423票反對。7月2日執政會宣布憲法通過。次日參議院開會,任命執政會。在法國大使的影響下一名聯邦派人士被任命為會長。副會長則全部是統一派人士。
新改組的共和國必須立刻和法國討論雙方糾紛的問題。法國立刻承認新政府。就瓦萊邦問題雙方達成一個妥協。拿破崙不再要求把瓦萊邦讓給法國,他也願意讓瓦萊獨立為一個共和國,受法國和海爾維第的雙重保護。海爾維第共和國為此獲得弗里克谷,但是不獲得南侏羅。此外共和國必須解決自己的財政問題。早在1800年9月15日封建制度被取消後政府就已經開始收地產稅。但是這個稅又造成了其它問題。1802年春收這個稅壓迫最重的農民在部分地區起義,像1798年一樣攻擊宮殿,目的是為了銷毀紀錄著中世紀和近代早期的地產稅的老文獻。因此到1802年春如何解決地產稅的問題還毫無頭緒。
就在這個關鍵時刻拿破崙宣布從海爾維第撤出法國軍隊。一些歷史學家認為拿破崙此舉就是要讓海爾維第共和國覆滅。他可能的確通過他的間諜系統非常精確地知道海爾維第的情況,他可能的確知道海爾維第共和國很快就會陷入困境,那時法國又可以以光明的救難人的姿態出現。至少在外表上這次撤軍是按照呂內維爾和約的要求進行的。這個和約結束了第二次法國大革命戰爭,並認同海爾維第共和國的獨立。1802年7月20日海爾維第公民獲得了法國撤軍的消息。
與此同時各州開始制定自己的憲法。阿爾高、巴塞爾、弗里堡、索羅圖恩、沃邦、楚格和蘇黎世的州憲法也的確制定。在其它州由於反革命派的活動州憲法未能出籠。由於法國撤軍反對派覺得他們的時機到達了。在瑞士內地8月爆發起義,贊成海爾維第的公民被恐怖攻擊驅逐。發生動亂的州同時呼籲拿破崙和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幫助。雷丁又是他們的領頭人。法國大使的調停沒有任何結果。執行會於8月初派兵去瑞士內地。8月末格拉魯斯和阿彭策爾也以瑞士內地為榜樣起義。格勞賓登的一些鎮也爆發動亂。一開始共和國軍隊未能鎮壓起義。1802年8月28日這支1850人的小軍隊在皮拉圖斯峰附近被迫撤退。隨後它主要保護洛桑不被起義軍攻破。執行會因此向拿破崙求救,希望他對共和國的反對者施加壓力。9月7日執行會與起義的州達成一個臨時停火協議,並試圖調停。
政府對瑞士內地的無能為力使得瑞士各地新制度的受損失者開始行動,其中包括失去了他們的特權和職權的城市貴族以及失去了它們的壟斷地位和行會的城市。8月在蘇黎世出現了反對海爾維第政府的力量以及城市與農村之間的衝突。共和國政府派軍隊去蘇黎世,導致情況白熾化。蘇黎世關上城門,拒共和國軍不納。1802年9月10日和13日共和國君兩次炮轟蘇黎世。最後雙方達成妥協,政府派駐的市長可以進入城市,但是他不帶兵。這個妥協以及蘇黎世堅決抵抗的榜樣對起義軍來說是一個信號,1802年9月和10月整個海爾維第共和國陷入內戰,即所謂的「杵棒戰爭」(Stecklikrieg),這次內戰最終導致了海爾維第共和國的覆滅。在9月內眾多州表示不再支持共和國政府。一支起義軍在阿爾高聚集後向共和國首都伯恩進發。
在伯恩海爾維第政府解體。9月14日一些貴族和聯邦派的參議員迫使三名政府成員離職,提名了一名過去的伯恩將軍和聯邦派人士為會長。但是這位將軍立刻表示不受任,並參加勒比海起義軍。因此9月16日老政府又上任。9月18日瑞士內地宣布停火結束,更加加劇了共和國的不利地位。雷丁呼籲全瑞士聯邦派顛覆海爾維第,重建老聯盟。
在這個危難中9月17日海爾維第政府向拿破崙作為海爾維第憲法的保障求救。但是在9月19日起義軍就到達伯恩了。政府被迫逃亡,通過沃邦和伯恩的農村逃往洛桑。在伯恩、巴塞爾維亞、洛桑、索羅圖恩和蘇黎世過去的貴族議會又聚集到一起宣布重建舊秩序。伯恩還要求阿爾高再次成為自己的奴僕。作為最後一次反擊海爾維第軍隊從沃邦和弗里堡進攻,但是於1802年10月3日被聯邦軍擊敗。
9月18日瑞士內地的五個州邀請其它州和附庸地區去施維茨參加聯邦會議。9月30日在那裡聚會的16個州的代表宣布重建聯邦並要求歐洲大國承認它。這樣一來海爾維第共和國似乎是已死了。
海爾維第政府多次向拿破崙求救,最後甚至要求他軍事干涉。拿破崙先坐視情況的發展,拒絕在一個合法政府與造反者之間調停。直到格勞賓登又有陷入奧地利勢力範圍內、海爾維第政府的敗局已定時他於9月28日下令米歇爾·內伊將軍開往日內瓦,準備入兵海爾維第。在瓦萊、薩伏依、科莫等地共25至30個團待命而發。9月30日拿破崙通告瑞士公民他將調停這場內戰。他下令海爾維第參議院在五天之內在伯恩開會、所有臨時建立的老政府和政府機關以及所有軍隊立刻解散。此外法蘭西共和國第一執政還要求參議院以及所有州派代表去巴黎參加「海爾維第商討」。
一開始起義的州不肯遵從巴黎的命令,9月25日他們甚至批准了一部新憲法,這部憲法完全重建州的主權。法國軍隊因此進入瑞士,占領伯恩、巴塞爾、蘇黎世和瑞士內地。雷丁等起義領袖被捕,這樣一來貴族和聯邦派的反革命失敗了。
1802年12月10日海爾維第商討在巴黎開始。參加的代表中有45名統一派人士和18名聯邦派人士。除拉阿爾普外海爾維第共和國所有的名人都參加了。拉阿爾普謝絕參加了。拿破崙派人代表他在開幕式上宣讀他的引導:他要求代表們制定一部保障法律平等的聯邦憲法。因此在這個商討開始的時候海爾維第共和國是否繼續生存已經不成問題了。州憲法和聯邦憲法的討論和制定一直延續到1803年1月末。1803年2月19日拿破崙把包含所有州憲法和聯邦憲法的《調停法令》遞交給他親手選出的瑞士總督。
雖然拿破崙介入後執政會理論上又獲得了對整個國家的控制,但是實際上到共和國解散為止它沒有任何作用,因為在大多數州里政府機關由聯邦派人士掌握。最後政府還能在外交上獲得一個成果:按照呂內維爾和約神聖羅馬帝國應該把所有萊茵河左岸的地域割讓給法國,為了補償德意志國家在領土上的損失所有原來教會領土全部被世俗化分給世俗領主。在雷根斯堡的永久帝國會議的最後一次會議上這個問題要被執行。這個問題也涉及到海爾維第共和國,因為至此為止神聖羅馬帝國領土上的教會和世俗領主、修道院在海爾維第共和國境內還擁有領地和地產,同樣瑞士領主在神聖羅馬帝國境內也有這樣的領地。1802年秋開始討論這個問題,10月末基本上達成協議海爾維第共和國在神聖羅馬帝國境內喪失的領土將通過塔拉斯和庫爾主教領地來補償。海爾維第共和國向在其境內有領地的領主償付40倍的年息作為代價來獲得對這些領地的主權。由於海爾維第共和國的外交干涉以及法國和俄羅斯帝國的支持海爾維第共和國最後獲得的條件比呂內維爾和約中規定的要好。1803年2月25日達成的德意志調停中瑞士無償獲得了過去教會領主在海爾維第共和國境內的領地。
海爾維第共和國老機構的最後官方行為是參議院於1803年3月5日批准調停法令。3月10日新總督上任,海爾維第共和國正式停止存在。
傳統地在瑞士歷史上把繼海爾維第共和國後從1803年到1813年這段時間的階段成為「調停時期」。這段時間瑞士的官方名稱是海爾維第聯邦(Confoederatio Helvetica)。
機關和憲法
第一部海爾維第憲法是巴塞爾行會會長彼得·奧克斯受法國督政府之命起草的[12]。1798年1月15日奧克斯把他的草案提交給督政府,1798年2月這個草案被印刷,並在瑞士聯邦發表。它被看作是今天瑞士境內第一部現代憲法。奧克斯本來打算把這部草案提交給一個海爾維第立憲委員會討論,但是在督政府的干涉下在這部憲法中規定下了最早在六年後才可以更改這部憲法。由於這部憲法不能更改因此在瑞士產生了它是法國命令的感覺,這使得這部憲法的地位降低。1798年4月12日州代表多數在阿勞批准了這部憲法。
這部憲法的部分經常被取消或者宣布失效,比如通過1798年11月5日、1799年2月15日和5月18日的法令。1800年1月7日政變後第一部海爾維第憲法失效。雖然在這部憲法的原則中說憲法在沒有獲得公民批准前不能生效,但是實際上第一部海爾維第憲法從來沒有被公民表決過。第二部憲法則於1802年6月通過了瑞士第一次公民投票。通過海爾維第憲法書面憲法首次進入瑞士,在此前這樣的憲法在瑞士沒有存在過[13]。
第一部海爾維第憲法基本上是效仿法國督政府憲法制定的。整個聯邦像其它法國子共和國一樣被改建為一個中央管理和統治的統一國家。新國家秩序的原則是國民主權、權力分立和法律平等。從國家形式來看海爾維第共和國是按照代表民主制設計的[12]。所有過去各州之間以及統治和被統治地區之間的區別全部被取消。這個地區平等的原則在海爾維第共和國滅亡後依然保存,因此擁有長久的意義[14]。
共和國內雖然有州,但是它們沒有任何主權,而僅僅是選舉、管理和司法區域。每個州由州長管理,這個州長是督政府直接指定的。按照法國革命的主意海爾維第共和國公民享受一系列基本權和自由:普及的自由選舉、思想和新聞自由、宗教和文化自由、貿易和職業自由、私人財產權。任何遺傳的頭銜或者由於出生地位獲得的特權被禁止。任何什一奉獻、法律不平等、特權和封建主義的因素以及行會制度被取消。在這些方面海爾維第憲法標誌著與至此為止瑞士聯邦傳統國家原則的決裂。這個國家設計也包含了中央集權的「現代化國家思想」,至少在州級這個主意從專制主義時期開始就已經成為城市國家的理想[15]。
如同法國一個五人組成的督政府是第一部憲法規定的行政機構,這五個人是由立法機構間接選舉產生的。督政府負責共和國的內外安全,指揮陸軍。只有督政府可以和外國結成條約。督政府命名國家行政各部的部長和各州州長以及國家檢察官和最高法院法官。通過州長督政府直接管理各州行政機構。督政府也隨時可以解散各州法院和行政機構,並在下一次選舉前臨時任命法院和政府人員。州以下分縣,州長任命縣長,縣長任命區長。整個官僚機構是從上向下組織的,公民無法介入。實際上共和國的中央政府從來未能真正掌握整個國家的大權,而是必須和舊秩序一樣依賴公民和縣鎮的合作。公民實際上依然有相當大地影響區級管理的能力[16]。
立法機關由一個152名議員組成的大議會和一個76名議員組成的參議院組成。一開始每個州向大議會派八名代表,按照憲法後來大議會的議員應該按照人口數量的比例來分配,但是到共和國結束這個計劃沒有實現。在參議院裡每個州派四名議員。按照複雜的選舉規則參議員的任期為八年,大議會議員的任期為六年。在雙數年參議院四分之一的席位要重新選舉,在單數年大議會三分之一的席位要被重新選舉。大議會職能提議法律和決議,參議院只能贊成或者反對,但是不能更改。憲法更改要參議院提議,大議會職能討論。
司法機構分四級:在區級司法系統為太平紳士,直到今天在一些瑞士州依然有太平紳士。此上區法院判決民事訴訟和管理警察。今天在一些州里也還有這個級別。再向上州法院是最高民事法庭,也是最低級的刑事法庭。再向上的最高法庭是民事上訴法庭和刑事最高法庭。最高法庭也是行政法庭。最高法庭和州法庭的法官由公民間接選舉,最高法庭的主席和最高檢察長由督政府任命。在州法庭和區法庭州長任命法庭主席和檢察長。督政府可以隨時解散它不喜歡的州和區法庭,重新制定臨時法庭。計劃中還打算按照法國的榜樣頒布國家的民法和刑法,但是這個計劃只是開了個頭[17]。
所有20歲以上的公民擁有公民權和主動選舉權。這是瑞士首次擁有這樣廣泛的公民權[18]。所有的階層差異全部被廢除。在一個地方居住了20年以上的常住民、工人和外國人也獲得公民權。理論上海爾維第共和國是一個代表民主國家,因此是國民主權,修改憲法只有全民表決才能通過。
取代老制度里不同階層和地區的行政區域的是現代的公民區鎮,這是瑞士最早的公民行政區劃。一個行政區劃里的公民在政治、社會和經濟上平等[18]。
公民代表的選舉使用一種非常複雜的間接選舉。每個州的每100名州民在第一輪選舉中選出一名投票人。這樣選出的投票人抓鬮選擇一半。這一半人選舉該州的代表,每州選一名代表進入最高法庭、四名代表進入參議院、八名代表進入大議會。同時這些投票人也選舉每個州的州法院和州議會。
行政區劃
海爾維第共和國下分州,在過去這些州實際上自主,但是在共和國里它們只是行政區域而已。為了打破過去的結構,州的界線也被重新分劃。日內瓦、米盧斯、諾夏特邦、比爾等地不再屬於海爾維第共和國。根據海爾維第共和國憲法一開始分22個州,後來改為20個:
改革項目
1798年春海爾維第共和國政府開始進行一系列改革來實現革命的原則。大多數這些改革因為經濟困難已經政治動盪而沒有實現,或者雖然寫成法律但是沒有人執行。
- 個人自由:從1798年5月28日起以「公民」取代「先生」為稱呼。封建制度被取消,對猶太人收的特殊稅被取消,酷刑被禁止。
- 世俗化:1798年春所有修道院財產被國有化,修道院不准收學徒。1803年共和國還達到了禁止所有在國外的親王、修道院對瑞士境內他們原來的領地的控制。
- 經濟、職業和貿易自由化:1798年秋行會被取消,實行職業自由,工業得以自由發展。
- 建立國家服務:從1799年起海爾維第郵政開始工作,在全國實行統一價格。1799年3月19日鑄幣業國有化,引入瑞士法郎。但是新引入的硬幣僅僅擴大了硬幣的混亂。由於政府不肯發行紙幣,因此瑞士法郎沒有能夠通行。
- 取消什一奉獻:1798年11月10日的法律規定重新處理農民必須交的什一奉獻。水果、蔬菜等的什一奉獻被完全取消。穀物、飼料、葡萄酒等的什一奉獻通過國家向原來的領主交付15倍的錢幣取代。革命前農民必須用產物來交地稅,現在他們可以通過交20倍的錢幣取代。但是由於經濟困難這些措施於1800年9月15日又被取消,這導致許多受影響的農民不滿。許多地方農民沖入地方政府機關銷毀相關的文獻。
- 設立國家學校制度:1798年每個州設立一個八人教育委員會,這個委員會的任務在於獨立地、不受教會影響地管理每個州的學校,任命每個區的學校督察。本來還計劃設立不同種類的學校以及引入普及教育制。
- 司法改革是海爾維第憲法的一部分。不平等被取消,農奴制被取消,設立統一的公民權。猶太人不必再交猶太稅,但是沒有授予他們公民權。婦女也沒有獲得平等。設立民法和刑法。民法基本上沒有能夠建立,1799年5月4日刑法設立。
旗幟
海爾維第共和國的國旗是一面三色旗,它是1799年2月13日正式引入的,由綠紅黃三個眼色組成。在紅色中寫著國名。在一些變體中在其它顏色里也寫有字樣。
首都
根據海爾維第憲法洛桑是共和國首都。但是因為1798年4月共和國是在阿勞宣布成立的,而議會於1798年10月9日才遷到洛桑因此阿勞常被稱為是首都。1800年1月政變和1802年5月29日生效的馬爾邁松憲法將議會和政府駐地定為伯恩,這個情況一直延續到共和國結束。
外部連結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