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哥倫比亞藝術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費爾南多·博特羅·安古洛[2](西班牙語:Fernando Botero Angulo,1932年4月19日—2023年9月15日)是哥倫比亞麥德林出身的具象畫家和雕塑家。他的作品充滿著一種形體飽滿的誇張感,這種標誌性藝術特色也被稱為「博特羅風格」(Boterismo)。他也因此被譽為拉丁美洲最知名的現代藝術家之一[3][4]。
1932年出生於哥倫比亞第二大城市麥德林,擁有義大利血統。四歲時父親離世,由母親撫養長大。1951年移居首都波哥大,1952年在繪畫比賽中獲得獎金,前往西班牙皇家聖費爾南多美術學院深造。1955年回到波哥大,在哥倫比亞當地風格的影響下創造出了肥胖的藝術形象。在20世紀70年代,他開始了自己第一批雕塑作品的創造[5]:128-129。
博特羅作為土生土長的哥倫比亞藝術家,一方面參考並再現歐洲傳統藝術流派風格(包括文藝復興、巴洛克藝術和現實主義),表現拉丁美洲藝術與歐洲藝術之間的關聯和繼承;另一方面以形體飽滿的誇張表現故意加強了拉丁美洲的發展方向和獨立面貌,並成功地奠定哥倫比亞民族當代藝術的基礎要素[6]:131。
在成名後,博特羅已經向哥倫比亞多所博物館捐贈了藝術品。2000年,他向波哥大博物館捐贈了123件自己的作品和85件私人藏品,其中包括馬克·夏卡爾、巴勃羅·畢卡索、羅伯特·勞森伯格以及其他法國印象派大師的作品[7]。他向麥德林的安蒂奧基亞博物館捐贈了119件作品[8]。
他的藝術作品分布在世界各地,如1991年義大利佛羅倫斯、1992年法國巴黎的香榭麗舍大街、1992年摩納哥蒙特卡洛、1993年美國紐約的公園大道[9]、1997年瑞士蘇黎世的盧加諾、1998年葡萄牙里斯本和2007年德國柏林等。
1992年10月至1993年1月,31件博特羅的雕塑作品在巴黎協和廣場到愛麗舍宮圓形廣場的巨大空間裡展出[5]:131。
2015年11月20日至2016年1月2日,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和哥倫比亞駐中國大使館聯合主辦、中國對外文化集團公司承辦的「博特羅在中國——費爾南多·博特羅作品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10],共展出博特羅的96幅作品,包含81幅大幅油畫和15幅大幅畫布素描[11]。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