囊蟲病(Cysticercosis)是由 豬肉絛蟲Taenia solium)的幼體(囊尾幼蟲)引起的組織感染[1][2]。病者可能會許多年都沒有症狀或只有很少的症狀[3][4]。在部分的病例,尤其亞洲的病例會在皮膚下1到2公分形成硬塊[2]。在數月或數年後這些結塊可能會出現先疼痛及腫脹而隨後消退的症狀[3][4]。此種寄生蟲的發病形式稱做神經囊蟲病英語neurocysticercosis(或譯為「豬囊尾蚴病」 、神經囊蟲症),會造成腦部出現神經性的病變。在開發中國家里,囊蟲病是最常見的癲癇發作病因之一[3]

快速預覽 囊蟲病, 類型 ...
囊蟲病
Thumb
豬肉絛蟲囊蟲腦病變英語neurocysticercosis患者的大腦核磁共振影像,可以看見腦部出現許多囊腫。
類型絛蟲病眼部疾病[*]心臟病皮膚病小腸病變[*]被忽視熱帶病肌病[*]中樞神經系統疾病疾病
病因感染
分類和外部資源
醫學專科傳染病科
ICD-111F70
ICD-10B69
ICD-9-CM123.1
DiseasesDB3341
MedlinePlus000627
eMedicineemerg/119 med/494 ped/537
MeSHD003551
Orphanet1560
[編輯此條目的維基數據]
關閉

病因與診斷

囊蟲病通常由進食含有絛蟲蟲卵的食物或水引起,最常見為生吃蔬菜[2]。絛蟲卵來自感染了成蟲的病人(即絛蟲病患者)的糞便[3][5]。絛蟲病嚴格來說跟囊蟲病並不是同一種病,絛蟲病的病因為進食了煮食不當的豬肉中的包囊蟲囊腫[2]。與絛蟲病患者共同生活者感染到囊蟲病的風險會增高[5]。囊蟲病可由取樣英語fine needle aspiration包囊組織確診[3]。通過X射線計算機斷層成像(CT)或核磁共振成像(MRI)為大腦造影是診斷腦部疾病的最有用的方式。在腦脊髓液和血液之中一種叫做嗜酸性粒細胞白血球計數增高也可以作為診斷指標[3]

預防與治療

改善個人衛生及環境衛生英語sanitation可以有效地預防囊蟲病 :這些措施包括將豬肉煮透、配置廁所並且保持清理、以及使用乾淨水源。治療絛蟲病患者對預防囊蟲病播散非常重要[2]。對沒有神經系統症狀者不一定要展開治療[3],豬肉絛蟲囊蟲腦病變患者可以用吡喹酮阿苯達唑等藥物治療,療程可能會較長。療程中可能會用到類固醇作消炎用途,也有可能會用到抗癲癇藥物英語anti-seizure medications,有時也會手術切除囊腫[2]

流行病學

豬肉絛蟲在亞洲、撒哈拉以南非洲及拉丁美洲尤為常見[3],據信感染率在某些區域高達25%[3],但在已開發國家很罕見[6]。豬肉絛蟲在全世界引起的死亡病例從1990年的700例升高到2010年的約1200例[7]。囊蟲病在豬及牛群中也有發病但因為豬牛群的壽命不長,極少引起症狀[2]。人類囊蟲病歷史悠久[6],是被忽略的熱帶疾病之一[8]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