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板山
臺灣桃園復興區山丘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 |
地名由來
- 1886年劉銘傳於當地視察,見大嵙崁溪兩岸河階地行如三角板,遂取名為角板山。[1]
- 清末稱此地夾板山,這座山在泰雅語名字為Pyasan,意思是物品交易的場所。 另一說是泰雅語Pyasan(北亞山),源出於一位泰雅族部落的頭目的名字,清末他為抵抗清軍的攻擊奮戰而亡,族人以其名紀念之。[2]
- 日治時代,總督府征服當地的原住民,將地名改為「腳板山」,示腳踏之板的蔑稱。從日治時期才出現的角板山一詞來看,所謂劉銘傳命名的說法,或為訛傳。[2]但是,1899年的「台灣協會會報」以假名標註角板山的讀音為台語的「カッバンソァン」,可知角板山之名在總督府理蕃之前的1899年已經存在。又,「腳踏板」亦非日文詞彙。[3]

特色
- 日治時期1912-1914年間之金雞納樹試植
參考文獻
相關條目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