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芷袋茄芷袋 ,原名茭薦(白話字:ka-chù/ka-chì,臺羅:ka-tsù/ka-tsì),又稱加薦仔、茭薦仔,類似新商品稱台客袋 、復古袋 ,是台灣的一 種傳統的手提包,上邊比下邊略闊,可作書包、文件包或手挽包使用。 茄芷袋 相傳起源於臺南市後壁區菁寮里,最初由茳芏(三角藺草)手工編織而成,稱為草袋
袋棍球袋 棍球(英語:Lacrosse),又譯棍網球,指的是一 種使用頂端具有網狀袋子的長棍作為持球工具的團隊球類運動。 袋 棍球起源於北美原住民部落,在現代美國和加拿大是為國民運動。原本原住民的袋 棍球不限人數,最多可達雙方各一 千餘人。移民至此的法國人發現後,加以改良並制訂規則,再隨著法國的殖民地擴散到今日的美國和加拿大,而形成現代形式的袋棍球。
米·伊林 人如何成為巨人(Как человек стал великаном),1940-46,與其妻艾蓮娜·席格合著 米·伊林作家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日文版《人如何成為巨人》(『日语:人間の歴史(上)』)書末譯者袋 一平 (日语:袋 一平 )的解說 張子樟編(2013)。《中學生好享讀》。臺灣,未來
布袋戲根據布袋 戲學者吳明德在《布袋 戲名稱考述》中的說法,「布袋 」這個詞源自早期的單人式布袋 戲,即肩擔戲演出時所使用的大型布袋 。這個布袋 在演出時不僅可以作為遮蔽主演身體的布幕,還能讓觀眾留下深刻的視覺印象。因此,逐漸形成了將這種戲劇形式稱為「布袋 戲」。另一方面,「掌中戲」是業界布袋
霹靂布袋戲《霹靂布袋 戲》是台灣霹靂國際多媒體於1988年創立,自電視劇《霹靂金光》開始的一 系列布袋 戲電視劇作品或其跨媒體製作系列,以每齣劇集名稱前皆冠以「霹靂」兩字而得名。 自發行出租影音與販售劇集光碟之進度、從1988年起《霹靂金光》至2023年12月29日發行完畢之《霹靂天機》為止,該系列目前發行共計2941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