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選是為遞補政治職位的出缺而舉行的非常規選舉,只會在一個或多個政治職位(例如民選政務官、議會席位)有出缺時才會進行,以補回空缺職務的餘下任期。補選能夠維持該政治職位的代表性[1]。
此條目需要擴充。 (2018年5月23日) |
此條目論述以部分區域為主,未必有普世通用的觀點。 (2018年5月23日) |
各國對議會空缺的辦理有所不同,通常會依照各國國家法律的規定。如果該單一職位的剩餘任期不長(例如不到半年),通常不會舉行補選,而是會直接由上級指派代理人選、或直接讓該職位空缺至新一任人選選出為止。
另外如果複數選區可能會在議員數出缺至一定程度才會補選,否則就缺額至任期結束,也可能一出缺就補選(如日本)或直接按一定條件依照順序遞補當選。
起源
托馬斯·克倫威爾(Thomas Cromwell)在16世紀的改革議會期間制定了填補英國下議院空缺席位的程序; 以前,一個成員去世後,座位一直空著。克倫威爾(Cromwell)設計了新的選舉,由國王選擇時由國王召集。這使得確保座位獎勵冠冕的同伴很簡單。[2]
單一選區
補選在通過選舉自己的議會多數國家舉行的單一選區,是否有或沒有一個定論。這包括大多數大英國協國家,例如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和巴基斯坦,以及非大英國協國家,例如法國。
在美國,這些競賽被稱為「特別選舉」,因為它們並不總是像常規國會選舉那樣在選舉日舉行。當眾議院,州議會或地方立法機構的議席空缺時,舉行特別選舉。在聯邦一級,美國憲法要求眾議院的空缺必須進行特別選舉(與參議院不同,參議院要根據所涉州的法律來確定空缺的填補方式)。在多數情況下,通過特別選舉填補空缺的情況下,還將舉行一次初選,以確定哪些候選人代表主要政黨。
複數選區
補選狀況
如果出缺的席次發生是在參議院,複數選區一出缺就補選[3]
複數選區在議員數出缺至整體十分之三或選區內二分之一才會補選,否則就缺額至任期結束
- 中華民國立法院的席位補選依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第73條來辦理。
- 2010年桃園縣第二選舉區立法委員缺額補選
- 2010年桃園縣第三選舉區立法委員缺額補選
- 2010年新竹縣選舉區立法委員缺額補選
- 2010年嘉義縣第二選舉區立法委員缺額補選
- 2010年花蓮縣選舉區立法委員缺額補選
- 2010年臺東縣選舉區立法委員缺額補選
- 2011年臺南市第四選舉區立法委員缺額補選
- 2011年高雄市第四選舉區立法委員缺額補選
- 2013年臺中市第二選舉區立法委員缺額補選
- 2015年苗栗縣第二選舉區立法委員缺額補選
- 2015年臺中市第六選舉區立法委員缺額補選
- 2015年彰化縣第四選舉區立法委員缺額補選
- 2015年南投縣第二選舉區立法委員缺額補選
- 2015年屏東縣第三選舉區立法委員缺額補選
- 2019年臺北市第二選舉區立法委員缺額補選
- 2019年臺中市第五選舉區立法委員缺額補選
- 2019年彰化縣第一選舉區立法委員缺額補選
- 2019年臺南市第二選舉區立法委員缺額補選
- 2019年金門縣選舉區立法委員缺額補選
- 2019年新北市第三選舉區立法委員缺額補選
- 2022年臺中市第二選舉區立法委員缺額補選
- 1997年桃園縣縣長補選
- 1999年雲林縣縣長補選
- 2007年基隆市市長補選
- 2020年高雄市市長補選
2008-2013年
- 2009年武吉幹當補選
- 2009年瓜拉登嘉樓補選
- 2009年峇東浦補選
- 2010年詩巫補選
- 2010年烏魯雪蘭莪補選
- 2010年三腳石補選
- 2011年萬里茂補選
- 2011年吉道補選
2013-2018年
- 2013年瓜拉勿述補選
- 2013年雙溪里茂補選
- 2014年加影補選
- 2014年安順補選
- 2015年千百家補選
- 2014年武吉牛汝莪補選
- 2015年峇東浦補選
- 2015年雲冰補選
- 2016年大港補選
- 2016年江沙補選
2018年-至今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