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血吸蟲病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血吸虫病
Remove ads

血吸蟲病(英語:schistosomiasis、bilharzia、snail fever、Katayama fever[1][2]又稱裂體蟲病曼森氏病[3],是一個由血吸蟲類的寄生蟲所導致之疾病,屬於WHO所宣佈的六大熱帶醫學疾病之一[4]。它有可能感染尿道消化系統

快速預覽 血吸蟲病, 症狀 ...
Remove ads

病因與症狀

Thumb
中華人民共和國湖北省洪湖市新灘鎮四湖總幹渠堤防寫的警語(2018年攝)

此疾病的傳播途徑為接觸到含寄生蟲的水源。寄生蟲為血吸蟲的感染期尾蚴,由受到感染的淡水螺類釋出[4]。此疾病在開發中國家的兒童身上最為常見,因為他們有較高的機率在戲水過程中接觸到受污染的水源。其他的高危險群包括農夫、漁夫以及日常水源受污染者[5]。血吸蟲病屬於蠕蟲感染的一種[6],潛伏期平均40天,多數在3周-2個月。發診斷依據為在患者的尿液或糞便中發現寄生蟲卵。亦可經由血液中發現針對此疾病的抗體而確診[5]

午後發熱是典型症狀,病人體溫午後開始逐漸升高,傍晚時達到高峯,至午夜大汗熱退,感覺大幅舒緩,但隔日重來,各種抗生素均無效。

其餘症狀包括腹痛、下痢、血便、或血尿,常呈痢疾樣大便,可帶血和粘液,咳嗽血痰。在受到長期感染的人身上,有可能導致肝臟受損、腎衰竭、不孕膀胱癌。在兒童身上,可能造成發育不良和學習障礙[5]。而慢性血吸蟲病常無過度症狀,成因為流行區居民自幼與河水接觸,小量反覆感染,但也有部分急性患者治療不完全後發展成慢性。慢性者消瘦、貧血、乏力、勞動力減退,而到末期會出現肝脾腫大、腹部膨隆似青蛙腹,病程長者可達10~20年最終只能以手術治療。

Remove ads

預防與治療

預防手段包括乾淨水源的普及化以及螺類數量的抑制。在此疾病盛行的地區,殺蟲藥吡喹酮可以以一年一次的頻率對整個人群施用。如此可以由降低感染人數,達到減緩疾病傳播的目的。吡喹酮也是世界衛生組織所建議對已知感染者的治療手段[5]

流行病學

全世界受血吸蟲病影響的人數約有 2.1 億人[7],估計每年有12,000[8]到200,000人因此死亡[9]。此疾病在非洲最為常見,在亞洲南美洲也很盛行[5]。全世界大約有超過70餘國、約7億人活在此疾病的高發地區[9][10]。血吸蟲病是全球第二大的病,僅次於瘧疾,是對經濟破壞性最大的寄生蟲病[11]。從古代到20世紀初,血吸蟲病血尿的症狀在埃及被視為男性的月事英語male menstruation,也因此被當作是男孩的成年禮[12][13]。它是一種被忽視熱帶病[14]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