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螢光(英語:fluorescence)是光致冷發光現象。當某種常溫物質經某種波長的入射光(通常是紫外線或X光)照射,吸收光能後進入激發態,並且立即退激發並發出出射光(通常波長比入射光的波長,在可見光波段);而且一旦停止入射光,發光現象也隨之立即消失。有這性質的出射光就稱為螢光。一般以持續發光時間來分辨螢光或磷光,持續發光時間短於10-8秒的稱為螢光,長於10-8秒的稱為磷光。在日常生活,人們通常把各種微弱的光都一律稱為螢光。
此條目沒有列出任何參考或來源。 (2014年3月7日) |
螢光分子吸收入射光的能量後,其中的電子從基態(通常為自旋單重態)躍遷至有相同自旋多重度的激發態,即,這裡h是普朗克常數,是入射光光子的頻率。處於激發態的電子可以通過各種不同的途徑釋放其能量回到基態。比如電子可以從經由非常快的(短於秒)內轉換過程無輻射躍遷至能量稍低並有相同自旋多重度的激發態:,緊接著從以發光的方式釋放出能量回到基態:,這裡發出的光就是螢光,其頻率為。由於激發態的能量低於,故在這一過程中發出的螢光的頻率低於入射光的頻率。螢光態的壽命為至秒,這就是前面提到的"立即"退激發的具體含義。通常電子從激發態躍遷至的內轉換過程非常的快,而且產生螢光的物質的分子可以通過所謂的振動弛豫過程很快地(約秒)經由碰撞達到熱平衡,這兩個效應使得絕大部分螢光源自于振動基態。總結產生螢光的反應過程為:
電子也可以從激發態經由系間跨越過程無輻射躍遷至能量較低且有不同自旋多重度的激發態(通常為自旋三重態),再經由內轉換過程無輻射躍遷至激發態,然後以發光的方式釋放出能量而回到基態。由於激發態和基態有不同的自旋多重度,這一躍遷過程由躍遷選擇規則禁戒,從而需要比釋放螢光長的多的時間(從秒到數分鐘乃至數小時不等)來完成這個過程;而且與螢光過程不同,當停止入射光後,物質中還有相當數量的電子繼續保持在亞穩態上並持續發光直到所有的電子回到基態。這種緩慢釋放的光稱為磷光。
以上提到的電子退激發的機制可以用Jablonski圖來表示。
螢光物質的量子效率定義為出射螢光光子數和入射光光子數的比。
此外,就發光細胞而言,發螢光是氧化反應,必須在有氧環境下方能發生。細菌細胞中會產生一種發光酵素(luciferase)及醛類發光基質,而經由氧氣與能量物質的參與,共同反應而發出螢光;與螢火蟲的發光反應很類似。只是二者不同之處在於能量的供應有所不同;螢火蟲的發光能量來自三磷酸腺苷(ATP),而細菌的發光能量則來自黃素單核苷酸(FMNH2)。細菌發光的反應式如下。
由於醛類發光基質受到氧化,反應後成為一種酸類,且FMNH2亦氧化成為氧化態的FMN,因此這在化學反應上而言是一個氧化及釋放能量的過程,而釋放出的能量便是以發出螢光的形式表現出來。事實上,自然界(尤其是海洋中)有許多發光細菌,但因這些細菌分布不夠密集,其微弱的發光現象便因亮度不夠而被我們忽略。而唯有當大量發光細菌聚集在一起共同發光時,才能形成我們肉眼可看到的發光現象。這也是為什麼通常只在有發光器的海洋動物中才觀察到生物螢光的原因(發光器中聚集共生著高密度的發光細菌)。
極光也是高層大氣中的螢光現象。
此外,螢火蟲會利用自身一些發光細胞的生化反應產生肉眼可見的螢光用來傳達訊息及求偶,這種生物發光現象稱為「生物螢光」。在大自然中,除了螢火蟲外,尚有許多其他生物可發出生物螢光,例如原生動物、真菌、甲殼類生物、昆蟲、烏賊、水母、低等植物以及細菌等。這些發光的生物中有的是靠自身細胞的生化反應而發光,有些則是靠共生的細菌來發光。
很多天然和人工合成的材料可以發出螢光,它們有廣泛用途。
常見的螢光燈就是常見例子。燈管內部抽成真空再注入少量水銀。燈管電極放電使水銀發出紫外波長的光。這些紫外光看不見,並且對人體有害。所以燈管內壁覆蓋了一層稱作磷(熒)光體的物質,它可以吸收那些紫外光並發出可見光。
可以發出白色光的發光二極體(LED)也是基於類似的原理。由半導體發出的光是藍色的,這些藍光可以激發附著在反射極上的磷(熒)光體,使它們發出橙色的螢光,兩種顏色的光混合起來就近似地呈現出白光。
螢光在生化和醫藥領域有廣泛用途。化學反應可以把螢光化學基團粘到生物大分子上,然後觀察示蹤基團發出的螢光來靈敏地探測這些生物大分子。
實例:
很多生物分子有內稟的螢光性,不需要外加其他化學基團就可以發出螢光。有時候這種內稟的螢光性會隨著環境的改變而改變,從而可以利用這種對環境變化敏感的螢光性來探測分子的分布和性質。例如膽紅素與血清白蛋白的一個特殊位點結合時,可以發出很強的螢光。又如當血紅血球中缺少鐵或者含有鉛時,會產生出鋅原卟啉而不是正常的血紅素(血紅蛋白);鋅原卟啉有很強的螢光性,可以用來幫助檢測病因。
寶石,礦物,纖維、魯米諾以及其他一些可以作為犯罪取證的材料可以在紫外線或者X射線的照射下發出不同性質的螢光。
紅寶石、翡翠、鑽石可以在短波長的紫外線下發出紅色的螢光,綠寶石、黃玉、珍珠也可以在紫外線下發出螢光。鑽石還可以在X射線下發出磷光。
水晶俗稱晶洞,也可發出聚能螢光,在白光與水晶在照射白色牆面,不停用白光閃爍 水晶體
白色牆面 會跑出聚光螢光效果。
現時大部分國家之鈔票及證件等須要防偽的物品都會利用特殊的油墨於紫外線下發出螢光的特點防偽,但是製造認真的偽鈔可以偽造這一點頁特徵。
類似地,螢光筆也是利用含有螢光物質(例如螢光黃)的墨水,而實現螢光效果的。
由光照(通常是紫外線或X射線)激發所引起的發光稱為光致發光,例如螢光和磷光;由化學反應所引起的發光稱為化學發光,例如演唱會上用的螢光棒是通過兩種化學液體混合後發生化學反應發光的;由陰極射線(高能電子束流)所引起的發光稱為陰極射線發光,電視機顯像管的螢光屏發光就是陰極射線發光;生物體的冷發光現象是生物發光,比如螢火蟲發出的光是「生物冷光」。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