虐待老人 (也稱「高齡人虐待」、「不盡孝」)是「在本應相互信任、期待的關係中,他人對老年人作出不合適的行為,此類行為會對老年人造成傷害和痛苦。」[1]這一來自不列顛的反對虐待老人行動組織的定義被世界衛生組織採納。有國家出台法律保護老年人,防止他們受到虐待。
此條目需要擴充。 (2014年9月30日) |
此條目需要精通或熟悉相關主題的編者參與及協助編輯。 (2014年9月30日) |
虐待老人的核心元素是老年人信任當事人,但是後者成為了施虐者。因此,這包括老年人熟知的人或與他們有關係的人,例如愛人、同伴或家庭成員、鄰居,或老年人所依賴為生的服務人員。虐待老人有許多形式,它可以被認定是家庭暴力。
雖然各種形式都可以被算為虐待老人,但是這不包括對老年人的普通犯罪活動,例如入室搶劫,當街「摸兜」,或「趁其不備行竊」。
贍養人虐待老人是一個全球性問題。2002年,世界衛生組織在全球範圍內呼籲關注老年人虐待。[2]多年來,政府機構和社區專業組織,都將虐待老人視為社會問題。[3]
2006年,國際預防虐待老人網絡(INPEA)將6月15日定為世界虐待老人警示日(WEAAD),當天,全球會舉辦更多的活動來警惕虐待老人,關注相關挑戰。[4]
形式
雖然各國在虐待老人上都有共同問題,但是歷史、文化、經濟和社會都存在獨特的問題,即在國內對老年人的認識問題。最基本的共性在於使用權力控制個人來影響其它老人的幸福和地位。
此外,美國有的州郡法律規定[7]下列也是虐待老人:
- 遺棄:
- 剝奪權益:
- 自我疏忽:
制度性虐待 指代當對受贍養老人應當得到照顧和贍養時遭到權益剝奪,受到物理和心理的傷害。
健康後果
虐待老人的健康後果十分嚴重。虐待老人可以摧毀老人的生活治品質,例如:[8]
- 功能性能力下降
- 增加依賴性
- 增加絕望感
- 增加壓力
- 心理狀況變差
- 過早死亡或發病
- 抑鬱或痴呆
- 營養不良
- 褥瘡[9]
- 死亡
相對於其他老人來說,受到虐待的老人在死亡率上要高出三倍。[10]
衍生虐老的危機因素(Risk Factors)
有研究或統計數字顯示,受虐長者與施虐者的某些特質或處境,往往較易引發虐待長者的事件產生。一般來說,它們會被視作導致虐老的危機因素,而其中值得各方留意的危機因素如下:
- 年齡:長者年齡愈高,受虐危機愈大。
- 夫婦年齡差距:長者夫婦之間年齡差距愈大(例如老夫少妻),年長一方受虐機會愈大。
- 健康轉差:若長者身體及精神健康轉差(例如患上老年痴呆症等疾病),需要依賴別人照顧,受虐危機愈大。
- 居住安排:受虐長者較多是與他人同住(例如與自己的配偶、成年子女家庭等),其人際關係又較為疏離甚至陷於孤立。
- 缺乏資源:受虐長者較多為資源困乏者,須依靠他人照顧。
- 新近喪親:新近喪親的長者,生活起居若需要依賴他人照顧,又或缺乏經驗獨立處理私人財產者,往往較易成為被虐的對象(例如財產被侵吞等)。
- 年齡:施虐者多較受虐長者年輕。
- 性別:普遍來說,男性施虐者較女性為多。
- 精神或行為問題:若為精神病患,又或有酗酒、吸毒、暴力、反社會等不良行為,則較易成為傷害長者的施虐者。
- 與受虐者的關係:大多數的施虐者為受虐長者的家人,尤以其成年子女、媳婿及配偶為甚。
- 依賴者:長者的成年子女若為失業者或未婚,而在財務支出、居住照顧及其他生活層面上,需要依賴其年長父母者,則較易成為傷害長者的施虐者。
腳註
更多閱讀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