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藥劑學(英語:Pharmaceutics)是一門研究藥物製劑劑型的處方設計、生產工藝、合理應用以及藥物製劑劑型和藥物的吸收、分布、代謝及排泄關係的綜合技術科學。 在某些地區(例如香港),中文「藥劑學」一詞通常是指「藥學」(Pharmacy),含意與本條目內容有所不同。藥劑學為藥學的一門分支,只專門研究藥物製造的部分,而藥學本身主要是利用各種醫藥知識為病人提供更高質素的醫藥治療及服務。
此條目沒有列出任何參考或來源。 (2023年12月28日) |
藥學 |
藥學科學 |
藥理學 - 藥物化學 |
生藥學 - 天然藥物化學 |
藥劑學 - 藥物分析 |
臨床藥學 - 藥事管理學 |
相關職業 |
藥劑師 |
列表 |
合成藥物列表 |
其他 |
維基藥學專題 |
藥劑學是一門有著悠久歷史的學科,中國很早以前對藥品就有「丸散膏丹,神仙難辨」的諺語,其中的「丸散膏丹」指的就是不同的藥物製劑劑型。在中國早期的醫學和藥學著作如《針灸甲乙經》、《黃帝內經》、《金匱要略》等中都有關於藥物劑型和療效關係的記載。中國早期藥物的主要劑型有:湯劑、酒劑、餅劑、曲劑、洗浴劑、丸劑、膏劑等不同類型。
古代近東地區的古埃及和古巴比倫遺留下來的,著錄於公元前十六世紀的《伊伯氏紙草本》是古代近東地區藥劑學的重要著作,收錄有散劑、膏劑、硬膏劑、丸劑、印模片劑、軟膏劑等多種劑型,此外還收錄了製劑處方,生產工藝和用途等重要信息。
歐洲藥劑學起始於公元一世紀前後,羅馬籍希臘人,被歐洲各國譽為藥劑學鼻祖的格林在他的專著中著錄了散劑、丸劑、浸膏劑、溶液劑、酊劑、酒劑,人們稱之為格林製劑,其中很多劑型至今仍在一些國家應用。
隨著十九世紀以來西方機械文明的發展,大量製藥機械產生,藥物製劑的生產工藝發生巨大的變化,藥劑學作為一門專門學科從原來的藥物學中獨立出來,同時藥劑學的研究範圍也突破了格林製劑的範圍,不斷地擴展。
進入二十世紀醫學、生命科學和其他相關基礎科學的飛速發展,藥劑學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基礎理論方面,20世紀50年代,物理化學尤其是非平衡態物理化學的一些理論被應用在藥劑學領域,產生了一些藥劑學基本理論如藥物穩定性理論、溶解理論、流變學、粉體學等,在藥物新劑型方面,產生了緩控釋製劑、被動靶向製劑、主動靶向製劑等新劑型,給藥途徑也由原來單一的口服給藥和注射給藥,擴展到了黏膜給藥、透皮吸收給藥等多種途徑;在藥物應用方面,產生了一個全新的分支學科:臨床藥學,將原來簡單的「醫護」概念擴展為配合全程藥學監護的「醫藥護」概念。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