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1873年(同治12年),他被清朝派往美國留學。他從康乃狄克州新不列顛中學畢業後,到麻薩諸塞州洛厄爾的機械工場學習機械操作。
1881年(光緒7年)他歸國,入學天津水雷學堂。畢業後他任大沽口砲台魚雷艇管帶。1894年(光緒20年)甲午戰爭中,他指揮魚雷艇「福龍」號同日本軍作戰,威海衛之戰中他隨魚雷艇管帶王平駕艇出逃,遭到北洋水師、日軍以及岸上砲台的砲擊,他負傷隨福龍號被俘。戰後他被釋放,任水雷艇隊司令。1910年(宣統2年)他升任參將。翌年,他任海軍部軍制司司長[1]。1911年(宣統3年),武昌起義,革命軍與清軍交戰多日,袁世凱派蔡廷幹、劉承恩往武昌議和,但遭拒絕[2]。
1912年(民國元年),他任高等軍事參謀、海軍中將。翌年,他任北洋政府的鹽務署鹽務廳總稽査兼稅務所會辦,此後他投身政界。1914年(民國3年),他任總統府禮官。1915年袁世凱稱帝,蔡廷幹不滿,同袁世凱開始疏遠,同黎元洪和段祺瑞接近。
1917年(民國6年),他任稅務學校校長。翌年,他任關稅改訂委員會委員。1921年(民國10年),他任華盛頓會議中國代表團顧問。同年8月,他任中國紅十字會副會長。此後他歷任關稅特別會議準備處會辦、揚子江水道討論委員會副會長、五卅事件中國方面調査委員會委員長。
1926年(民國15年)7月,他任杜錫珪臨時攝政內閣署理外交總長兼關稅會議全權代表,3個月後辭任。1931年(民國20年),他定居北平,在清華大學、燕京大學教授中國文學。
1935年(民國24年)9月24日,他在北平去世。享年75歲(滿74歳)。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