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魚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蒸魚是一種魚類的烹調方法,利用水蒸氣把魚蒸熟,在廣東沿海地區及香港最為常見[1],其特點是能夠保持魚類食材的原汁原味[2],但對食材的新鮮程度要求較高,沿海地區因為較容易取得新鮮海鮮漁獲,所以會較為常見,蒸魚在粵菜中是最主要的海鮮菜式之一[3]。魚如是海鮮,就常被稱為清蒸海上鮮,不過蒸魚也有使用新鮮淡水魚的河鮮製作的。粵菜的蒸魚為了盡量保持新鮮食材的原味,避免食材的味道被調味料蓋過,通常只用豉油及蔥略為調味,是為清蒸[4]。亦有個別魚類使用其他的蒸法,如鯧魚(豉汁蒸)[5]、泥鯭(果皮蒸)[6]、烏頭(檸檬蒸)[7]、鯇魚(梅菜蒸)等等[8]。

基本方法

蒸魚對食材的要求較簡單,只需要所蒸的魚新鮮[9],但蒸魚的時間卻因魚的大小和厚度而異,較需要經驗[10]。
假如蒸魚時間不足,內部的魚肉仍呈現半透明[11],代表細菌和寄生蟲未被殺死,在衛生上便不達標,進食後有可能食物中毒;另一方面,如蒸魚所用的時間太長,魚肉會因為過熟而變得質地粗糙[12]。
筷子可作為測試魚是否蒸熟的工具:在剛剛蒸過的魚,於魚身最厚處用筷子插入,如能輕易穿透,拔出筷子沒有血水流出,通常魚已經蒸熟,反之筷子穿入魚身時感受到有阻力或彈性,則魚可能未夠熟,要延長蒸煮的時間[1]。
文化差異
在香港原條清蒸海上鮮,如石斑魚、鯧魚等經常成為宴客的一道主菜,但部分西方人認為蒸魚是怪異的吃法。第45及47任美國總統川普曾於1994年從美國專程到香港與鄭家純、羅康瑞等香港富商會晤,尋求為其公司注資及商討合作發展在美國紐約的地產項目,期間一起去打高爾夫球,時任新世界發展主席鄭裕彤還在家中宴請川普吃晚餐[13],而當晚的第一道菜便是蒸魚,這條魚是原條上桌,並且張開嘴及露出一排牙齒對著川普,據當時在場的人稱,川普形容這條魚很醜怪,還稱蒸魚的吃法很像「野人」[14]。
參考資料
外部連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