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法蘭索瓦,第二代蒙莫朗西公爵(François, Duc de Montmorency,1530年6月17日—1579年5月6日)第一代蒙莫朗西公爵安內長子。法國宗教戰爭期間天主教溫和派的領袖。
他的頭銜有蒙莫朗西公爵、丹馬當伯爵(Count of Dammartin)、夏多布里昂男爵(Baron of Chateaubriant)和亞當島勳爵(Lord of L'Isle-Adam)。此外,還有法國騎士團大團長(grand master)和法蘭西世卿(Peerage of France)。
弗朗索瓦1551年參加皮埃蒙特戰役,1552年參加當維爾(Damvillers)和Ivoy戰役,1553年5月30日在泰魯阿訥鎮(Thérouanne)英勇抵抗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五世軍隊,最後被俘。獲釋後被授為騎士,1556年擔任法蘭西島總督。後被派往援助教皇保羅六世,1557年8月10日參加了聖康坦戰役(Battle of Saint-Quentin),在皮卡第抵抗西班牙的攻擊並解除了加來的包圍。亨利二世國王派他出使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一世,讓她承諾遵守卡托-康布雷西和平條約(Cateau-Cambrésis)。
亨利二世死後,他接受了騎士團大團長的職位,1559年被授予法國元帥。
1557年他與亨利二世的私生女兒黛安娜·德·法蘭西結婚。
1560年他參加了在奧爾良舉行的法國三級會議(Estates-General),宗教戰爭發生後,他身為天主教徒,1562年12月19日參加德勒戰役(battle of Dreux),攻占了勒阿弗爾港。1567年11月10日參加聖但尼戰役(battle of Saint-Denis),在此役中他的父親安內受重傷死亡,他因此繼承其父成為蒙莫朗西公爵,。
繼任為蒙莫朗西公爵後,弗朗索瓦與吉斯的亨利的矛盾持續加深。他與表兄—身為新教胡格諾派領袖科利尼海軍上將友善,遂出任天主教的溫和派(被稱為「政治家」集團)領袖。為了與吉斯家族對抗,他在1560年代末與科利尼組成聯合陣線,一同計畫讓法國出兵尼德蘭地區,打擊宿敵西班牙,藉此化解法國內部新、舊教的敵對情緒,團結向外發展。
1570年他於巴黎進行聖日耳曼和平條約的談判,在艱困的條件下,他與科利尼協力讓胡格諾派獲得一定的信仰權利。1572年被派往英國和伊莉莎白一世簽署一個聯盟條約,在那裡他被授予嘉德勳章榮譽騎士勛位。他還協助科利尼在宮廷中的勢力發展,讓科利尼成為國王查理九世最信任倚賴的大臣,以及宮廷中最有權力的男人(據說查理九世還在私下稱科利尼為父親);科利尼因此受到宮廷中最有權力的女人——王太后凱瑟琳·德·美第奇的忌恨。
在法國,隨著天主教激進派的勢力加強,溫和派的弗朗索瓦比以往更不受歡迎:較多的天主教徒,反對打擊西班牙的計畫,不願為了支援新教的尼德蘭叛軍,而攻打同是天主教的西班牙。他離開巴黎幾天後,無法控制的巴黎反叛者最終引發了聖巴托洛繆大屠殺,大屠殺後他小心翼翼將他的表兄科利尼海軍上將的屍體從木架上取下(大屠殺中科利尼被殺死後掛在蒙福孔)。
1574年查理九世任命他為議員,但他與吉斯的亨利的仇恨使他不得不又離開。其後,他與國王的弟弟安茹公爵法蘭索瓦參與「第三黨」("Third Party"),策劃扶持安茹公爵登上王位,取代新任國王亨利三世。但是精明而狡詐的宮廷主政者──凱薩琳太后早已暗中有了提防,於是在1574年5月,弗朗索瓦和科塞-布里薩克元帥一同被捕入巴士底獄。因為其弟當維爾公爵亨利(任朗格多克省總督十多年)擁兵自重,威脅王室若自己的哥哥有任何閃失,他就要進軍巴黎,故凱薩琳與亨利三世也不敢將他定罪,但仍監禁打壓。
1576年國王亨利三世為了瓦解「第三黨」與胡格諾派的聯合反抗,藉口發現弗朗索瓦在議會的記錄有證明他清白的證據,正式宣稱他是無辜的,於是他在《大親王和約》簽訂前被釋放。1579年5月6日死於埃庫昂城堡(Castle of Écouen),弟弟當維爾公爵亨利繼承為蒙莫朗西公爵。
前任: 安內 |
蒙莫朗西公爵 1567年-1579年 |
繼任: 亨利一世 |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