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莫吉提亞公國立陶宛語Žemaičių seniūnija波蘭語Księstwo żmudzkie[1] 自1219年屬於立陶宛大公國[來源請求](自1569年起屬於波蘭立陶宛聯邦)。在1419年至1441年間,該地區被稱為薩莫吉提亞長老區立陶宛大公有薩莫吉提亞公爵的頭銜,雖然該省的實際統治權,是向公爵負責的薩莫吉提亞總長老

薩莫吉提亞公國(長老區)在立陶宛大公國的位置(紅色部分)

公國位於現今的立陶宛共和國西部。從歷史上講,它的西部邊界是立陶宛在波羅的海的海岸線;在北部,它與庫爾蘭公國接壤,在南部,與普魯士公國接壤。從中世紀到1795年波蘭瓜分時期,薩莫吉提亞公國的邊界已經確定,再後來,人們對邊界的理解與實際的邊界有微小的不同,他們認為公國邊界與薩莫吉提亞教區相同。現在,薩莫吉提亞主要為民族區域而非行政區劃。

名稱

薩莫吉提亞(Samogitia)是Žemaitija的拉丁文譯名,意為「低地」,與奧克施泰提亞Aukštaitija)意為「高地」相反。在中世紀其他譯名Samaiten、Samaitae、Zamaytae、Samogitia、Samattae、Samethi用在德語拉丁文文獻中。它們和它們的變體Schmudien、Schamaiten(德語)、Żmudź(波蘭文)都來自立陶宛語名稱Žemaitija[來源請求]

地理

Thumb
公國在波蘭立陶宛聯邦的位置(1569年-1795年)

公國位於現在立陶宛的幾個縣內:考納斯縣小部分、希奧利艾縣西部、陶拉格縣特爾希艾縣克萊佩達縣北部和馬里揚泊列縣

薩莫吉提亞主要區域位於西部高地。用該地區命名的低地位於薩莫吉提亞和東立陶宛的邊界,位於涅維耶熱斯河沿岸。

薩莫吉提亞公國的面積為25,700平方公里。[2]

歷史

Thumb
進攻的熊,薩莫吉提亞歷史徽章

在立陶宛國家形成之前,薩莫吉提亞被當地貴族統治。在1219年一本編年史提到了兩個來自薩莫吉提亞地區的公爵,來簽署沃爾希連條約

自從13世紀立陶宛大公國成立後,薩莫吉提亞為其附屬領土,雖然有時立陶宛大公的影響非常有限。在第一位立陶宛國王明道加斯統治時期,薩莫吉提亞奉行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甚至在明道加斯國王與寶劍騎士團簽署合約時,薩莫吉提亞依然繼續跟寶劍騎士團作戰。

薩莫吉提亞在停止條頓騎士團的擴張,在蘇勒戰役(1236年)擊敗寶劍騎士團,在斯庫奧達斯戰役(1259年)和杜爾貝戰役(1260年)擊敗利沃尼亞騎士團中起到很大作用。

在和條頓騎士團兇狠的戰爭的環境中,立陶宛統治者瓦迪斯瓦夫二世維陶塔斯大帝在1382年,1398年和1404年多次將薩莫吉提亞割讓給條頓騎士團。雖然條頓騎士團在征服土地上並不成功,在1401年和1409年薩莫吉提亞人宣布起義。在格倫瓦德之戰(1410年)失敗和後來的戰爭後在1422年條頓騎士團梅爾諾條約下將薩莫吉提亞割讓回立陶宛大公國。

薩莫吉提亞在1413年最後一個接受基督教

立陶宛大公卡齊米日四世承認薩莫吉提亞在立陶宛大公國的自主權,然後在1441年授予薩莫吉提亞的特權,為選擇自己的長老(starost)。

因為和條頓騎士團的常年戰爭,薩莫吉提亞的社會和政治制度與立陶宛其他地區不同。它有較大比例的自由農民,所占有的土地比東立陶宛少。

波蘭立陶宛聯邦大部分地區一樣,薩莫吉提亞在後來遭受了瑞典的入侵(17世紀中期)。它的人口從40萬下降到大約2萬,在18世紀才恢復到40萬。[3]

在立陶宛被俄羅斯帝國吞併後,薩莫吉提亞被納入到維爾紐斯省;在1843年,它被轉移到新建立的科夫諾省。在19世紀初,薩莫吉提亞是立陶宛民族復興的中心,該運動強調立陶宛語言的重要性,並反對俄羅斯化政策波蘭化政策的嘗試。

薩莫吉提亞長老

Thumb
薩莫吉提亞歷史旗幟

薩莫吉提亞總長老(等同於省長)包括:

  • 拉姆保達斯·瓦利曼泰提斯(1386年-1413年)(存疑)
  • 麥克拉斯·克斯蓋拉(1412年-1432年,1440年-1441年,1443年-1450年)
  • 喬納斯·克斯蓋拉(1451年-1485年)
  • 斯坦尼斯洛瓦斯·克斯蓋拉(1486年-1527年)
  • 斯坦尼斯洛瓦斯·克斯蓋拉(1527年-1532年)
  • 揚·拉茲維夫(1535年-1542年)
  • 馬切·加諾維遲(1542年-1543年)
  • 耶日·比勒維遲(1543年-1544年)
  • 謝洛寧·喬德基維遲(1545年-1561年)
  • 揚·謝洛寧·喬德基維遲(1563年-1579年)
  • 揚·基施卡(1579年-1592年)
  • 耶日·喬德基維遲(1590年-1595年)
  • 斯坦尼斯瓦夫·拉茲維夫(1595年-1599年)
  • 揚·卡羅爾·喬德基維遲(1599年-1616年)
  • 謝洛寧·瓦羅維遲(1619年-1636年)
  • 揚·阿爾方·拉茨基(1643年-1646年)
  • 耶日·卡羅爾·赫伯維遲(1653年-1668年)
  • 亞歷山大·波魯賓斯基(1668年-1669年)
  • 維克托林·康斯坦提·梅茨科(1670年-1679年)
  • 卡茲梅爾茲·揚·薩佩哈(1681年-1682年)
  • 皮奧特爾·米哈烏·帕克(1684年-1696年)
  • 戈爾澤格茲·安東尼·歐金斯基(1698年-1709年)
  • 卡茲梅爾茲·揚·赫伯夫斯基(1710年-1729年)
  • 約佐夫·提施基維遲(1742年-1754年)
  • 揚·米科瓦耶·喬德基維遲(1767年-1781年)
  • 安東尼·傑夫古德(1783年-1795年)
  • 米哈烏·傑夫古德(1795年-1808年)

參見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