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華莉絲·迪里(索馬利亞語:Waris Diiriye,阿拉伯語:واريس ديري,1965年10月21日—)是一名索馬利亞模特、作家、演員和人權活動家。
1965年,華莉絲·迪里出生於索馬利亞加勒卡約的一個游牧部族。[1]13歲時,為了逃離被迫嫁給老叟的命運,華莉絲離家出走。到達英國倫敦後,她起初寄居在富有的親戚家中,並為他們工作。在和雇主鬧翻後,華莉絲進入了當地的一家麥當勞工作,勉強得以維持生計。[2]
在一次偶然的情況下,攝影師特倫斯·多諾文發現了華莉絲,並幫她爭取到了出鏡1987年倍耐力日曆封面的機會。從那時起,華莉絲開始了她的模特生涯,先後擔當了香奈兒、利惠、歐萊雅和露華濃等公司頂級設計師的廣告模特。
1987年,華莉絲在詹姆斯·邦德電影《黎明殺機》中出演了一個小角色。她曾登上過倫敦、米蘭、巴黎和紐約市的T型台,並曾出現在《ELLE》、《魅力》和《時尚》等時裝雜誌上。1995年,BBC為其模特生涯拍攝了一部名為《游牧人在紐約》(A Nomad in New York)的紀錄片。
1997年,在到達模特事業的高峰後,華莉絲在接受女性雜誌《美麗佳人》記者蘿拉·齊夫(Laura Ziv)採訪時坦承,她在幼年時曾接受過女性生殖器切割;這場採訪後來被全球媒體廣泛報道。同年,華莉絲成為了聯合國廢除女性割禮的親善大使,隨後回到了祖國索馬利亞尋找其母親[2]。
1998年,華莉絲發表了她的第一部作品《沙漠之花》(Desert Flower),這部自傳迅速成為了國際暢銷書[2]。她後來還先後發表了《沙漠黎明》(Desert Dawn)、《致我母親的信》(Letter To My Mother)、《沙漠之子》(Desert Children)等暢銷書,後者在一場歐洲反對女性割禮的運動發起時同步推出。
2009年,一部基於華莉絲《沙漠之花》一書拍攝的同名故事長片正式發行,由衣索比亞超模利亞·凱貝德擔綱主演。[3]迄今為止,這部電影已在法國、西班牙、希臘、波蘭和巴西等20多個國家上映。2010年1月,這部電影在慕尼黑的巴伐利亞電影獎中贏得了「最佳影片」獎。[4]另外,它還被提名德國電影獎「優秀故事片」金獎,並在聖塞瓦斯蒂安國際電影節上贏得了「最佳歐洲電影」觀眾獎。[5]
2004年3月,華莉絲在其奧地利維也納的家中遭到襲擊。一位名叫保羅·奧古斯托(Paulo Augusto)26歲的葡萄牙男子橫跨歐洲跟蹤了她一千多英里,最後翻過其鄰居的窗戶進入了她的住所。警方發言人說:「她當時被嚇壞了,自己居然讓他進來了」[7]襲擊者把迪里扔到了地板上,令其受到輕傷。襲擊者隨後乘坐計程車離開,不久後又徒步返回並砸碎了建築底層的一扇玻璃窗。鄰居報警後,襲擊者被警方逮捕,[8]後來被一家奧地利法院判處5個月緩刑。[9]據報道稱,襲擊者曾在6個月前見過迪里,當時她居住在威爾斯,而襲擊者的兄弟則在她居住的地方工作。他曾闖入她在威爾斯的家中,並偷走了一些衣物。[10]
與普遍的看法不同,華莉絲與同為索馬利亞人的模特伊曼沒有聯繫。華莉絲在《沙漠之花》中寫道,伊曼的母親和她在倫敦的一位親戚阿姨是好朋友。
1997年,華莉絲放棄了她的模特事業,而將注意力集中在了反對女性生殖器切割的工作上。同年,她成為了聯合國廢除女性割禮的親善大使[12][13]。2002年,她在奧地利維也納建立了華莉絲·迪里基金會,這是一家致力於提高公眾對女性割禮危害認識的組織。2009年1月,華莉絲與法國富豪弗朗索瓦-亨利·皮諾(PPR公司CEO)及其妻子莎瑪·海耶克一同創建了PPR基金會,致力於保護女性的尊嚴和權利。[14]華莉絲還發起過沙漠黎明基金會(Desert Dawn Foundation),致力於為索馬利亞的學校和診所籌集善款。[2]
華莉絲曾多次因其人道主義工作和作品得獎: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