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对某些药物产生的一种严重反应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藥物超敏反應症候群(Drug-Induced Hypersensitivity Syndrome,DIHS)[2],又稱藥物疹合併嗜伊紅血症及全身症狀(Drug Rash with Eosinophilia and Systemic Symptoms,DRESS),是一種嚴重的藥物不良反應[7][5]。症狀可能包括皮疹、發燒、淋巴結腫大、血液異常(嗜伊紅性球過多、非典型淋巴球過多)和器官發炎[5]。通常在服藥後的兩至三周內發病,症狀一般持續數周[5]。併發症包括人類皰疹病毒復發和自體免疫性疾病[5]。
藥物超敏反應症候群 | |
---|---|
又稱 | DRESS症候群[1]、伴嗜伊紅性球增多和系統症狀的藥物反應[2]、藥物反應伴嗜伊紅性球增多和全身性症狀[3]、藥物引起的遲發型多器官超敏反應症候群(DIDMOHS)、藥物引起的假性淋巴瘤[來源請求] |
一種藥物引起的皮疹[4] | |
症狀 | 皮疹、發燒、淋巴結腫大、血液異常(嗜伊紅性球過多、非典型淋巴球過多)和器官發炎[5] |
併發症 | 人類皰疹病毒復發和自體免疫性疾病[5] |
起病年齡 | 用藥後的2至3週[5] |
病程 | 數週[5] |
病因 | 別嘌醇、抗癲癇藥、磺胺類藥物(又名磺醯胺)、抗生素和其它藥物[5][4] |
風險因素 | 基因[4] |
診斷方法 | 依症狀,由檢驗數據支持[4] |
治療 | 停用引起症狀的藥物,並對症治療[4] |
預後 | 死亡率10%[6] |
盛行率 | 每年每100,000人一例[5] |
分類和外部資源 | |
醫學專科 | 重症加護、皮膚病學 |
ICD-11 | EH65 |
Orphanet | 139402 |
可能導致這種情況的藥物包括別嘌醇、抗癲癇藥、磺胺類藥物(又名磺醯胺)和抗生素[5]。有時可能與其他藥物有關,但有些情況仍病因不明[4]。危險因子包括遺傳[4]。依症狀與檢驗結果而診斷[4]。它是一種嚴重的皮膚不良反應(SCAR),與史蒂芬斯-強森症候群(SJS)、毒性表皮溶解(TEN)和急性廣泛性發疹性膿皰症(AGEP)同屬一類[4]。
建議在針對高風險族群,在使用卡馬西平前進行人類白血球抗原篩查。若篩查陽性,則應避免使用卡馬西平,以預防疾病發生[8]。治療包括停用引起症狀的藥物,並對症治療[4]。雖然全身性皮質類固醇可用於嚴重患者,但仍缺乏高品質研究證據支持[4]。雖然大多數人在數周至數月內康復,但死亡率約為 10%[4] [6]。
DRESS 症候群很罕見,每年大約每十萬人中有一人患病[5]。服用抗癲癇藥的族群中,約萬分之一的人受到影響[4]。男性和女性的發病率相似[4]。雖然自 20 世紀 40 年代後這個情況就以各種名稱出現,但 DRESS 一辭自 1996 年才開始使用[6]。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